前言: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石材和墻體材料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針對目前家居建材行業存在的不足,企業必須實現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種新型建材不斷涌現,建材產品不斷升級換代。
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將進入重大轉折時期,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時代。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制造業為主轉變為加工制品為主;技術上由從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跟進轉向自主創新;由粗放式的無序、準無序競爭轉向規范有序的競爭…
現狀一:產能過剩建材部分產品和地區經濟效益下滑
今年以來建材工業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高耗能產業發展雖然受到抑制,但仍然偏快。建材部分產品和部分地區產能過剩,影響建材工業健康發展。
1、普通浮法玻璃生產能力過剩
今年1-5月份規模以上平板玻璃制造業完成銷售收入3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5%;實現利潤總額1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5.9%;1-6月份生產平板玻璃3.8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9.1%,產銷率96.73%,同比下降0.38%。
據不完全統計1-6月份投產10條平板玻璃生產線,新增產能5688萬重量箱,平板玻璃總產能超過9億重量箱,產能增長過快。
2、部分地區水泥產能過剩,產量增長過快
目前全國水泥產量增長速度仍然在10%以上,相對于能源供應緊張局面仍然偏高,其中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區水泥產量的較快增長。
1-6月份,東部地區水泥產量僅增長7.2%,中部地區增長12.7%,西部地區高達22.3%。2010年新增水泥生產能力中,中西部地區占77%,其中西部地區占52%。
西部地區水泥生產能力的過快增長,在部分地區已經造成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
現狀二:進入微利時期建材家居行業告別暴利時代
2011年,受地產市場的限購令、人民幣升值、國際經濟因素等市場影響,家居建材的終端市場較去年同期有明顯的回落;內部市場而言,出口減少、各種原材料、生活用品價格大幅漲價、終端賣場租金高漲、員工工資大幅高漲等因素,也讓經銷商的壓力劇增。
2011年,企業利潤的下降已經成為樂觀的經濟增速下最大的陰影,讓建材等下游行業的企業叫苦不迭。
隨著人工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增加導致產品價格上漲是必然。任何行業發展成熟,都會進入微利時代,像家居生產廠家、經銷商也不可能一直處于高利潤水平,家居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家居行業進入微利時期,企業要充分利用原材料、降低庫存、充分發揮人工效益、優化采購和銷售環節,每個工序成本控制都是獲得利潤增長點的機會。
在家居建材趨向微利的時代,不少品牌已經開始尋求新的市場生存之道。像買地建廠,開發整體家居系列;賣磚的生產浴室柜系列;賣櫥柜的也生產陶瓷產品……開發更加多元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