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行業競爭白熱化
地板行業情況不容樂觀。面對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國八條”樓市調控,各大中城市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量下降,直接影響到市場下游的建材行業。據記者了解,目前木地板企業已達3000多家,產品高度同質、營銷互相模仿、重營銷輕服務的現狀,使地板行業的競爭白熱化難以幸免。
通貨膨脹影響,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讓今年成為地板企業難熬的一年。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的原木板材漲價延續至今,不同木材品種都出現了20%-30%的價格上漲,常見材種巴花的板材價格就由年初12000元/立方米,攀升至15000元/立方米。此外,膠水等地板輔料部分漲幅超過20%,人力成本和運輸費用的大幅上漲也讓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攤薄。
國內地板業還遭遇最嚴峻的“雙反”調查,3月美國商務部剛公布了27.01%的反補貼稅率,預計將在11月披露終裁結果。目前國內地板出口美國的產品利潤約為5%-10%。中國地板企業一旦敗訴,就必須被迫繳納高額稅收,高稅率將使它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占出口總額1/3左右的美國市場,外銷地板企業轉向內銷,國內地板的競爭程度又將比往年更激烈。
產品價格并未上調
隨著行業競爭的激烈和成本的增加,地板終端銷售價格都面臨上調壓力,但是與整體家具建材提價的情形相比,地板產品的價格并沒有出現上漲。
對此,融匯地板總監崔鵬指出,綜合成本上升幅度在5%左右,但目前為止企業沒有做出任何價格調整。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恩玖也表示,并不會調整地板價格,將通過提高品牌附加值化解壓力。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地板專業委員會會長高志華認為,超過3000多家的地板品牌和過剩的產量,讓地板行業總體供大于求。雖然目前地板業利潤攤薄是事實,但生產廠家并沒有到了承受不了的地步。歐人地板執行總裁閆廣財也指出,目前多數品牌都沒有漲價的計劃,因為眾多的品牌讓消費者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想漲價很難漲,一個品牌漲價,五個品牌促銷,漲上來以后消費者肯定不買單。”
三四級市場被看好
據了解,地板產品的價格壓力,加上高額的運營成本,讓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水。由于廠家對一、二線城市經銷商店面有一定要求,有的甚至要求做成大店,通常建大店的投入較大,而裝修設計費廠家往往是以返點或實物形式補助,因此經銷商都承受了較大的運營風險。
部分地板經銷商透露,淡季大店銷售額甚至不夠交租金和物業費用,從投入產出比看來,目前一、二線城市地板零售市場的效益很低。
而隨著三四級地縣、農村市場建材消費能力的增加,以復合地板為主的產品需求保持增長,加上經銷商投入和承擔風險較小,三四級市場成為地板企業最看好的零售終端市場。
對此,世友地板北京公司總經理范文堅表示,要深挖市場,渠道必將下沉,企業會更加關注二線城市以下乃至縣級、鄉鎮市場,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不過記者了解到,大部分三四級市場對地板產品的價格彈性更大,因此品牌附加值小的二線品牌反而比一線品牌更有優勢。
拓展精裝房渠道
受到精裝房的政策推動,建材企業紛紛調整經營模式,在零售市場越來越受擠壓的情況下,地板企業開始聯合開發商通過精裝修市場拓展渠道。
安信地板董事長盧偉光表示,“現在與房地產商的合作銷售量已經占整體的28%”,在中國精裝房前20名開發商中,安信已經與其中的50%聯手。大自然地板董事長佘學斌表示,大自然正在向精裝修市場傾斜,未來在精裝修市場份額和零售市場的比重理想狀態應該在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