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該方案從節能減排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等多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同時,國務院還公布了“十二五”各地區節能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等多份附件,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儼然成為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轉型的重中之重。
此次工作方案明確了未來5年節能減排的目標,要求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方面,均較“十一五”期間有顯著下降。這提升了市場對于節能減排的信心,同時,也為相關產業提供龐大而穩定的市場需求。
此次工作方案中重點提到了工業節能、交通節能、建筑節能、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商業和民用節能以及公共機構節能減排等六大領域。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六大減排方向中,目前最具有發展前景以及可能獲得較大政策扶持的是建筑節能領域。
建筑節能,主要分為建筑外的建材需求和建筑內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尤其是建筑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碳排放總量。建材產業是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同樣也是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途徑最多、潛力最大的產業之一。
與傳統建材相比,制造新型建材不僅可以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和能耗,而且能使大量的廢棄物得到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制造新型建材不僅可以采用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生產技術,而且在產品結束其使用壽命后,還可以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不會形成新的廢異物。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印發的《建筑材料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指出,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已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
近年來,包括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墻體材料、保溫絕熱材料及新型建筑裝飾材料在內的新型建材取得了較快發展。隨著節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技術的逐漸成熟,新型建材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大。目前大型房地產開發商越來越重視綠色環保建材的提供與使用,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此外,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新型建材在農村也找到了廣泛的市場。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民用建筑面積占全國總建筑面積的60%以上。由于農村市場使用建材產品多為中低端產品,建筑耗能源多,環保性差。這也就意味著新型建材在農村具有極為廣闊的推廣空間。
農村不僅是新型建材的潛在市場,同時也是新型建材重要的原料來源地。以秸稈為例,傳統做法是通過焚燒還田,既易造成環境污染,資源利用效率又低。以安徽傳樹建材為代表的一批新型建材企業,將其轉化為“秸稈瓦”等建筑材料,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
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會長季昆森介紹說,以往用秸稈作為生物質能源主要有直燃式和熱解氣化式兩種。直燃式是利用農作物秸稈直接燃燒產生熱量,熱效率低,投資大;熱解氣化式會產生多種有機化合物和焦油,若不加以回收利用,造成環境污染。而類似傳樹建材的做法,對加工后的副產品進行系列開發、深度加工,其效益超過了主產品,也符合循環經濟追求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和更多勞動就業的基本特征。
對此,中國低碳行動聯盟執行主席張樺也持類似的觀點。他說,未來中國財富的聚集地在低碳領域,低碳之路是中國經濟唯一選擇。低碳,作為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轉型必先轉思路,轉思路必先轉思維。正是把資源消耗的思維,轉變為資源循環的思維,才成就了當前新型建材企業高增長的態勢。
與經濟效益相比,不容忽視的社會效益,同樣是新型建材企業成為未來發展主流的重要憑借。中華宋慶齡國際基金會副主席吳家澄明確指出,傳樹建材對低碳經濟的貢獻,首先是為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作出了貢獻。特別為解決部分農民的生產、生活及就業問題先行了一步。在此過程中,實現了真正的企業價值。
未來20年仍將是我國經濟的高增長時期。預計到2020年,中國還將建設300億平方米建筑,新型建筑材料作為建筑材料工業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重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環保、節能作為新型建材的重要發展方向,其“價值高地”的特性也將進一步凸顯,眾多的“傳樹建材”也必將有一個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