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年來,美國自中國進口木地板數量逐年增加,人民幣匯率等因素使得中國木地板企業出口商獲得了價格優勢,但美國地板企業認為,中國向美出口的多層實木地板定價過低,有違公平競爭,2010年10月21日,美國國內產業向美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原產于中國的多層木地板產品進行 “雙反”調查,并明確提出人民幣匯率補貼問題。
11月12日,美國商務部對反傾銷、反補貼做出調查決定;12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初步裁定中國輸美多層木地板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美國商務部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進入實質性階段。
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確定了3家反補貼和反傾銷強制應訴企業,并于3月份公布了反補貼初裁:其中被列在調查名單里的100多家企業面臨著27.01%的反補貼稅率。
今年5月2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6月27日“緣于計算錯誤”又修正了稅率; 8月25日,美國商務部召開對中國多層實木復合地板的“雙反”調查商務聽證會,替代國和替代數據成為原被告雙方爭論的焦點。
10月13日凌晨,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美國宣布對中國生產的多層木地板設定最終稅率,增收58.84%的反傾銷稅以及26.73%反補貼稅。
美國是中國木地板主要出口國之一,對于美國市場而言,出口的產品也不僅限于多層實木地板,此次事件涉及到多層木地板,我們不得不警惕的是,美國未來會不會將雙反的調查范圍從實木復合地板擴展到軟木、竹地板等其它地板品類?
除此之外,我們發現,之前阿根廷、加拿大等國已發起過對中國木地板企業的多起反傾銷調查,但最終結果都是無疾而終、不了了之,倘若此次美國新的判例成型,會不會對其他國家的相關行業訴訟形成“示范效應”?
從初期預測的“242.2%懲罰性關稅”到裁定前期透露的“至多83%的反傾銷稅及至多27%的補貼稅”,到現在塵埃落定的“58.84%的反傾銷稅以及26.73%反補貼稅”,雖然反傾銷稅的稅率有所下調,但是對于地板行業來說,在本身就盈利空間狹小的情形下,再加上嚴酷的稅率征收標準,部分企業會不會被迫放棄美國市場?
同樣,依據市場來看,中國木地板出口國主要集中在歐美,一旦部分企業放棄美國市場,由外貿轉內銷,國內木地板行業的競爭勢必加劇,不可避免的又會重提一個詞“低價競爭”,我們發現,低價競爭也在國內地板業存在,如果這種低價競爭加劇,2012年很可能會是地板行業的寒冬。
“雙反”的范圍會否擴散,“雙反”的示范效應會否顯形,國外市場的部分終結以及國內市場的爭奪加劇,緊緊牽動行業出口的發展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