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車燈應用之勢不可小覷。目前全球汽車傳統光源照明占整個照明光源總產量的10%左右,車用市場是最被看好的LED照明細分市場。據業內專家預計,到2013年,全球約 95%的新車將會在尾燈照明中采用LED,LED汽車燈具的市場規模將形成每年30億元的產值。那么在現階段,全球LED車燈的應用情況如何?汽車照明市場未來將會呈現怎樣的特點?國內汽車LED照明發展瓶頸在哪?照明企業要想進入LED汽車照明領域又會存在著怎樣的風險?汽車照明企業又該如何規避風險、謀求更好的發展。
近年來,LED照明因其節能、環保、長壽、低熱、抗震、顯色性好、響應快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汽車廠商的青睞,很多高端車型都已采用LED。例如,W12版本的奧迪A8L采用了全LED車燈,單側頭燈內部燈組由22顆白光LED以及22顆黃光LED組成,幾乎覆蓋其60%的面積。新款奔馳C級轎車也引入了LED日間行車燈,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尾燈也采用了LED光源,增加了亮度、響應速度,延長了使用壽命……隨著LED技術的提升與成本的下降,LED不僅在高端車型得到了應用,在天津一汽夏利、重慶長安、比亞迪等中低端轎車信號燈上也開始大面積使用。
成績:2011年全球LED車燈市場規模將至12億美元
汽車燈具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汽車照明光源的發展,作為第四代汽車光源的LED已廣泛應用到了汽車內部和外部。LED在儀表盤、背光照明開關、汽車閱讀燈或抬頭顯示系統等汽車內部的應用已非常成熟。在汽車外部例如汽車制動燈、位置燈、轉向燈、倒車燈、高位制動燈等也已采用了LED,其中制動燈、位置燈及高位制動燈應用比例較大。
在2010年國際上各大汽車廠商推出的中高端轎車車型中,紅光LED在高位制動燈和后組合燈(制動、位置燈)中的應用已經超過 80%。白光、黃光LED在汽車信號照明應用越來越廣泛。大功率白光LED尤其是在晝間行車燈上的使用也逐漸增多,前照燈應用大功率白光LED在高檔車上則剛剛起步。未來汽車LED燈具將向大功率白光照明燈和大功率白光信號燈方面發展,如前大燈、前霧燈、倒車燈等。受政策影響,綠色環保及智能化將成為汽車燈具未來發展方向,LED正好符合這兩種發展趨勢,其優勢將得到更大的發揮,市場滲透率也將逐步得到提升。據預計未來5~10年左右,LED車燈將成為汽車燈具主流。
根據臺灣工研院預計,2007年全球車燈市場規模為132億美元,LED車燈市場規模約6.9億美元。到2011年全球車燈市場規?赏砷L至150億美元,LED車燈市場規模將可成長到12億美元。LED車燈市場滲透率上看8%,年復合成長率達13%。其中,LED高位制動燈目前全球滲透率最高,預計后續成長趨勢相對減緩。LED位置燈將是未來幾年內成長最快速的車用燈,2011年其市場滲透率將提高到28%。LED前照燈目前尚難與HID氣體放電燈競爭,預計到2011年滲透率僅3%左右。
難點:系統內配套致LED照明企業切入難
2010年4月,國內LED芯片大廠——廈門三安光電便與汽車生產商——奇瑞合資成立蕪湖安瑞光電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定位于車用照明。三安光電采取了垂直整合產業鏈和“借船出海”的策略迅速打入LED車燈市場,事實上LED照明企業要想在車燈市場上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在目前LED車燈市場,車用LED元件基本上由國際著名的光源供應商Lumileds、Osram、Philips等廠商所壟斷。且國內車燈配套市場屬于非完全競爭市場,車燈產品的配套主要由存在利益共享關系的系統內配套。例如廣州本田汽車的車燈由廣州斯坦雷電器有限公司配套生產;北京現代汽車的車燈由北京現代三立車燈有限公司配套生產;東風悅達起亞汽車的車燈由江蘇摩比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車燈工廠配套生產;上海的大眾、上海通用則由上海小糸車燈有限公司配套。國內車燈企業想要進入這些合資企業的配套產業鏈相當困難。
雖然國內的奇瑞、吉利、北汽福田等多家傳統整車企業,是向多家車燈企業采購的模式,這為國內車燈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一定空間。然而,LED照明企業打入車燈市場依然面臨重重障礙。首先,LED照明企業本身不屬于專門的車燈企業,對國際標準體系的要求了解不夠,企業的開發、生產標準體系欠缺。其次,LED照明企業缺乏整車的需求牽引,不得不自行研發產品的功能性樣機,接受整車廠的測試之后才能尋求配套廠家。再次,由于實驗設備配置不完善,LED照明企業設計的產品在短時間內穩定性和安全性上也難以達到車廠標準的要求等,制約著LED照明企業切入。
問題:成本居高不下 后裝市場機會大
汽車燈具對LED元件參數性能要求相對較高,例如必須高效、大功率、高可靠性,同時對電學、光學參數的穩定性以及一致性的要求也很高,此外還要光衰小,目前國內芯片企業產品還很難滿足。LED車燈元件基本上采購于Osram與Philips等國際性廠家的現狀,致使LED成本居高不下,燈具價格高,中低檔汽車難以接受。而國內自主品牌的汽車廠商絕大多數都在追求低成本,生產車型也基本為國外比較成熟的車型,廠商很難直接改變汽車車燈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LED車燈的需求。
在營銷模式上,針對整車廠出廠時就會裝備好電子產品的前裝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基本為整車廠系統內的配套,這個市場對于國內LED車燈企業來說很難切入。所以競爭主要表現在相對于前裝市場的4S店、汽車零配件等銷售渠道的后裝市場。后裝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雖然機會大一些,但也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銷售價格低的特點。盡管如此,一些LED光源企業和LED燈具企業為了改變生存狀態,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裝市場中來,逐步構建了自己的品牌與營銷網絡,打通內、外銷渠道,以求分得LED車燈市場一杯羹。
扶持自主品牌 產學研聯合攻關
在歐盟與其它各國陸續宣布新車加裝晝行燈,以及全面禁用、禁產白熾燈法令后,LED車燈和主照明需求攀升。與此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汽車整體性能要求在提升,國內品牌汽車僅以低配置低價格競爭將很難取得更好的效果。國內品牌汽車也會選擇提高汽車配套參與競爭,使用LED車燈的比重飚速提升。
為了促進國內LED車燈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專家建議應大力扶植國內自主品牌燈具制造企業,形成產學研、上下游產品聯合體,開展技術攻關,同時進行基礎理論、方法研究;同時要扶植一批專業的LED光源模組研發、生產企業,提升國內中小企業技術與生產競爭力,對國外產品的依賴度;在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開發的同時,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應用LED汽車燈具產品;對LED燈具生產企業給予開發資金、稅收,技術引導等政策支持。
為趕搭市場商機,LED組件、LED驅動IC及系統等廠商也應積極采取措施,分食這一巨大商機。然而,LED車燈能否在短期內擴大市場也不僅僅取決于汽車廠家和車燈廠家,最重要的還是整個LED技術本身的進步,只有LED本身在技術上達到一定的水平,車燈企業才能制造出真正適合量產的車燈,汽車廠家才會采用符合需求的車燈,LED車燈市場才能真正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