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達芬奇事件”造成的影響,部分媒體報道認為這一事件在家具行業的破壞力不亞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它打擊了人們對高端家具的消費信心,甚至在短期內對中國家具行業會構成一定的沖擊。然而,市場對家具的消費需求仍將切實地存在,達芬奇留下的市場空白終將被別的企業所填補,而達芬奇事件還將帶來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因此帶來行業的新一輪“洗牌”。
留下空白群雄逐鹿
“達芬奇事件”對高端家具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沖擊,然而,有不少家具企業因此獲得新的市場機遇,以板式家具著稱的皇朝家具近期準備引入意大利的百年家具品牌,爭搶達芬奇留下的市場空白,營銷總監談軍稱“絕對是百分百的純進口品牌”。
而紅木家具企業更是逆市飄紅,記者采訪了多家紅木家具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表示,在達芬奇事件剛剛發生時,消費者確實對很多產品都產生了懷疑,來看紅木家具時,也會對材質問題問個清清楚楚,問的不多,買的更少,采取了相應措施之后,如在產品介紹更明晰地列出木材的名稱、產品的產地,并對銷售人員進行更專業的培訓,近來紅木家具的銷量有所上升。
消費心理悄然改變
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鄧雪松認為,目前在高端市場普遍存在著追捧超出正常商品價值之外的炫富式消費,這種消費行為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而文化領域尚未達到相應高度時所產生的必然結果,達芬奇輸入“洋品牌”的方式滿足了這一消費心理,同時也獲取了可觀利潤,實際上是各取所需的一個市場行為。
在這一事件后,更多消費者的心理將悄然改變,在消費的過程中更理性地考量商品的實際價值。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伍炳亮認為,紅木家具具有資源稀缺且短期難以再生,藝術欣賞性和實用性并重,傳統文化內涵濃郁,多年來保值增值的效應穩定而明顯,成為了消費者與投資者所青睞的新目標,特別是稀缺名貴材料制作的經典仿古家具的需求還會進一步擴大,價格方面也存在上漲空間,在高端市場出現空白后,紅木家具行業未來的發展勢頭將十分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