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的市場經濟,木地板企業從目前的產品競爭和服務競爭,最終要到商業模式的競爭和產業平臺的競爭,而越高層面的競爭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和融資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國內木地板行業的集中度還不夠高,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等市場經濟要素不集中。從8年前開始,在美洲、歐洲和其他的一些國際大市場,中國木地板逐漸把其他國家的產品擠出去,占據了20%的市場份額,這說明中國生態木地板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但在近3年來,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方面是價格,北美、歐洲等地在盡量把價格壓低;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開始實行認證,這對中國的木地板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門檻;再就是運輸物流成本加大、原材料供應短缺,也使中國的木地板企業運營成本加大。
對不同的木地板廠家或供應商來講,最大的貿易壁壘就是合法木材。這種貿易壁壘將來會越來越堅固,也會越來越多。現在日本政府采購法、美國的雷斯法案、歐洲的采伐政策等都越來越嚴格。所以,年初以來一直呈現的趨勢是中國木地板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下降。個中原因很多:
首先是文化方面的差異
中國木地板的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很高,然而中國企業無法逾越的是產品的設計和服務瓶頸,這就很難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因為缺乏對異域文化的了解,而文化就成為市場交易的壁壘。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供應商來說,縱使價格很好,樹種再多,也是跟在別人后面走;谶@種情況,很多中國產品在國外只能走大眾化路線,在一些個性或者附加值較高的市場領域鮮有立足之地。
其次是外貿壁壘
隨著歐洲市場金融危機的第二次探底,外貿市場的貿易保護再一次興起。這一次建材行業成為了主角,先是我國百名建材企業遭美訴訟索要天價賠償,后是佛山陶瓷或將遭遇歐盟最大規模反傾銷調查,我國輸美石膏板遭美國方面的訴訟事件。世界銀行5月26日發布的監測全球貿易保護措施的《臨時貿易壁壘數據庫》報告顯示,中國出口商繼續成為貿易救濟調查案的頭號目標,一季度47%的新發起貿易調查與82%的已完成的貿易調查均針對或涉及中國。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建材產品的外貿出口之路已愈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