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低碳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中的碳足跡將越來越大,低碳貿易壁壘也將會越 來越多,甚至會愈演愈烈,低碳貿易壁壘將在未來很長的時期內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我國只有順應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這一國際潮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 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推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搶先一步實現低碳化,努力改進產品的質量,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國外低碳貿易壁壘,我國的對外貿易才能在低碳時代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碳標簽不只是“標簽”那么簡單
后金融危機時代,為了保護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本國制造業,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紛紛采取計算碳足跡、征收碳關稅、制定碳標準、擴大企業碳信用交易范圍 等措施,迫使發展中國家采納超出其資源償付能力的環保標準,弱化其國際貿易的優勢,以達到保護本國市場的目的。以“碳足跡”、“碳關稅”為代表的隱性綠色 壁壘正逐漸成為國際貿易壁壘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碳足跡是國際貿易中的一個新生事物。碳足跡標簽又稱碳標簽,是指把商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于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 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從而引導消費者選擇更低碳排放的商品,最終達到減排的目的。碳標簽雖名為“標簽”,但實際卻不只是“標簽”那么簡單,更是產品背后碳 減排技術水平的體現。
英國率先推出了碳標簽做法,英國在2007年專門成立了碳基金,鼓勵向英國企業推廣使用碳標簽。英國最大超市特易購目前已在500多種產品上加貼了碳標 簽。日本從2009年4月也開始試行碳標簽制度,截至2011年2月16日,日本碳標簽制度的產品種類已擴大至94類,廣泛涉及加工食品、輕工和部分機電 產品。日本農林水產省日前還決定,從2011年4月開始實施農產品碳標簽制度,碳標簽制度執行范圍將由現有的加工食品擴大至整個農產品類別。法國已頒布 “新環保法”,宣布從2011年7月起,所有在法國銷售的產品必須提供“碳足跡”標簽。從2011年年初開始,歐盟及韓國等地的客戶已要求企業提供產品 “碳足跡”的相關數據。目前,全球已有12個國家和地區,頒布了關于碳排放的法規,在其國內企業推行碳標簽制度,全球有1000多家著名企業將“低碳”作 為其供應鏈的必需,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這意味著,發達國家消費者開始優先選擇低碳產品。國際標準化委員會關于“碳 足跡”標簽的國際標準ISO14067已完成草案的擬定,計劃于2011年發布實施。一旦“碳足跡”認證國際標準出臺,商品加注碳標簽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