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加一個生產大國,從有關數據顯示可知,中國衛浴潔具占世界總量的30%,衛浴配件也占了世界總量的近35%。不過,隨著國內市場的需求擴大,國外衛浴品牌進軍中國的步伐明顯加快。
2011年的衛浴行業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洗牌之后,又進入到新的危機當中,開年的衛浴行業原材料問題、原油漲價、央行加息、房產調控等等都給建材行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在一系列的外因影響下,衛浴企業要想站穩腳步還得加強自身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小編就跟你一起來看看當前衛浴行業存在的幾個薄弱環節。
后危機時代來臨
在之前的上海衛浴展上,日本的伊奈、JADO等國際衛浴品牌紛紛攜最新產品參展,目光鎖定國內高端市場。近年來,中國衛浴行業發展迅速,出現了諸如箭牌、九牧等國產衛浴名牌,不少高端賓館、酒店等開始把繡球拋向質優價廉的國產品牌。民族品牌的崛起,搶奪了國際衛浴品牌的固有陣地。面對危機,在中國一線城市順風順水的國際衛浴品牌開始感受到涼意,也將目光投向二三級市場。并且,他們很快開始制定相應的營銷與銷售對策,力保一線市場不失同時,擴大二三線市場的市場占有率。
我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出臺,使得諸如別墅等高端樓盤不斷減少,一二線城市高端商品房銷售乏力,從而拖累高端衛浴市場,使之開始出現萎縮。據銘品世家總經理鐘衛華介紹,目前國內知名家裝品牌東易日盛,以及龍發、業之峰均從衛浴代購轉做品牌代理,截流了高端衛浴市場,這對國際衛浴品牌影響很大。
對于國際衛浴品牌來說,此時僅僅是這些品牌的秋天,真正的寒冬尚未到來。在寒冬到來之際,國際衛浴品牌急需做的是深度挖掘二三線市場,加強品牌在各級市場的宣傳。
國內產品技術力量還比較薄弱
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廚房、衛浴設施展覽會剛剛落幕。相比較去年參展企業數量增加了70家,面積從去年的15萬上升到今年的25萬。雖然展會規模在今年創造了歷史新高,但是來展位參觀的人流量卻大不如往年。據了解,人流量下降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因為展館面積擴大而導致的人流分散,而是由多方因素共同造成的。
今年的上海櫥衛展,根據展會主題“綠色材料節能環保”,產品特色依然突出在智能以及節水方面的功能,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今年展會上展出產品相對去年其展出產品在技術上有一定提升,但是總體國內整個行業的產品技術并無新突破。
在此次展會上,國外品牌toto、科勒推出了更加智能化的產品。例如,toto推出諾銳斯特光影系列的一款掛壁式智能座便器,具有便蓋自動打開、關閉和自動沖洗功能,以及智能辨別大小水沖洗,在3L和4.8L間自動選擇,實現節水沖洗。而科勒推出的最新的C3樂凈享智能蓋板控制器,是一款從形狀和娛樂功能上都頗似IPHONE的智能座便蓋板,并支持MP3、MP4、電子書、網絡電話。國際品牌的產品在智能化基礎上,越發趨向娛樂化功能發展,在理念與技術方面,國外品牌依然獨占行業鰲頭,而國內的品牌往往還只是追隨,缺乏對產品自主研發的突破。
許多觀眾認為,一些國際品牌并沒有出彩的現場宣傳方式,但仍能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涌入其展位,歸根結底是在這些品牌的展位上,一定能看到引領整個行業的技術與產品,而非僅僅是作秀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