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建筑行業蓬勃發展。家居墻面漆又是涂料行業里非常重要的一塊大蛋糕。家居墻面漆以其產品線豐富齊全,適合專賣店形式經營,能方便解決消費者個性的墻面裝飾需求而受到行業的追捧。于是,在華潤、嘉寶莉之后,美涂士、三棵樹、經典、巴德士等二線國產涂料品牌也陸續誕生。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涂料企業數量成倍增加,同時也受到“洋品牌”的一再沖擊,除了老牌的多樂士、立邦之外,近年來都芳、福樂閣、迪古里拉芬琳漆等外資品牌也加入了中國涂料市場的爭奪戰。因此,行業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其中有的在衰退,有的已遭遇到了發展瓶頸而無法突破,有的在奮力破局。于是整體涂料行業,特別是對于家居墻面漆生產企業來說,產品策略模式該如何完善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理論意義上,所謂產品策略即指企業制定經營戰略時,首先要明確企業能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去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也就是要解決產品策略問題。這里,值得涂料企業參考的一個“跨界”的例子就是曾經的手機巨頭諾基亞:
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在4年之間,市值僅剩下1/7,連續14年的手機生產冠軍地位,將被韓國三星電子取代,到第三季度更會被蘋果超越。惠譽國際將諾基亞債務評級,下調至BBB-的最低投資級別,尚差一級就會與垃圾級別看齊。一個有著146年歷史的領導企業,怎么能夠在4年時間,就瀕臨崩壞?其實,并不缺乏眼光與技術創新。事實上,諾基亞十年前就已經看到移動網絡趨勢。1996年,諾基亞就推出智能手機概念機,比蘋果iPhone早了超過10年。2007年,諾基亞在全球率先推出移動互聯網品牌OVI,比蘋果AppStore早了一年。早在2004年,諾基亞內部就已經開發出觸控技術,甚至是現在當紅的3D技術也已存在。但是諾基亞舍棄觸控風潮,只因為他的高成本風險。不愿早點放棄早已落后的塞班系統,只因它曾在市場有高達80%的成功記錄。最后,諾基亞連翻身的希望Meego,都失去了。是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維,放棄了需要燒錢的高端市場的開拓,最終殺死了諾基亞該有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