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游企業的壓力、經銷商之間的競爭,及消費者的百般挑剔,門業經銷商們可謂身陷“圍城”,許多在尋找途徑,以謀生存、發展。但是,除了自身主觀努力以外,生產廠家的產品品質如何保證,發展模式受限制,服務質量不穩定,市場濫打價格戰等,這些問題又成為經銷商們當前著重考慮的問題。
貪小利影響門企整體形象
對于木門行業來說,高品質門的生產周期、生產做工、工藝等要求很高,但價格也高,于是有一些經銷商為貪圖一時小利,選擇在本地找小企業為其貼牌,或者自己辦廠代為加工,企圖瞞天過海。祥和木門負責人分析到,這種情況對規范經營的品牌門商家傷害很大,也影響了門窗企業的整體形象。
運作模式限制發展
隨著門窗市場需求的增大,一些門窗品牌企業由于管理不到位,供貨跟不上,但為了訂單縮減工期,降低了質量。照這種運作模式,必然會制約企業的發展,而那些堅持質量的企業也將在行業調整中迎來發展契機。當然,這需要行業組織的協調與引導,規范市場行為就格外重要。
不能忽視終端服務環節
不管企業品牌知名度有多大,良好的服務才是發展的根本,代理商更是企業及產品品牌在市場上傳播的有效渠道,所以企業不能忽視終端服務環節,更應服務好終端市場。
價格戰不可取
今年以來,眾多木門廠家實施了渠道下沉,專攻二三級市場,以擴大跑馬圈地的范圍,形成全面、牢固的營銷網絡。厚樸門業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來。
不難發現700-800元/套的中低檔次的木門很受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免漆門。而近2年來,一些價格在1500左右的實木復合門和2000元左右的實木門也被消費者廣泛接受。而一些小門業加工作坊也添置了一些設備,開始生產木門產品。導致木門市場的價格混亂,品質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