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鋁業公司俄鋁聯合公司(UCRUSAL)計劃在未來5-7年間,提供中國市場30%的鋁。俄鋁聯合公司大股東En+集團首席執行官阿爾喬姆·沃雷涅茨(ArtemVolynets)6月18日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了以上說法。“鋁生產的主要成本在電力,中國電煤價格上漲迅速,電力價格也在上升,中國的本土鋁供應商面臨成本壓力,競爭力受影響。中國市場肯定會逐步向國際鋁供應商打開。”沃雷涅茨說。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工業電力價格為20-30美元每兆瓦時,比中國70美元每兆瓦時的成本低一半多。俄鋁2010年中期報表顯示,25%的中國鋁企虧損;人民幣升值和對高能耗企業的關停減產更加大了中國進口鋁的需求。俄鋁2010年在香港上市,是第一家登陸港交所的俄羅斯公司。En+集團2010年擁有俄鋁47.41%的股份,另外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公司之一、俄羅斯最大的獨立發電商俄羅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EuroSibEnergoPLC)100%的股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鉬生產商之一SMR公司100%的股份。
中國和俄羅斯之間資源互補明顯,一方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資源豐富。要兌現這一天作之合,沃雷涅茨認為必須改變基礎設施的瓶頸限制。“很多基建如鐵路、港口,明顯需要大幅提升。”沃雷涅茨說,“中國到俄羅斯的現有鐵路運量每年僅6000萬噸,未來三到五年間,應該翻番或者增長3倍,才能滿足雙邊需求。”提供的資料顯示,在運輸方面,相較其他的發展中資源大國,俄羅斯憑借短距離節省時間和成本。從巴西、南非和澳大利亞到中國,海運分別需要35天、23天和14天。但與中國接壤的俄羅斯,尤其是西伯利亞地區,海運需4-8天,鐵路運輸只需一天。
俄羅斯的行政效率、腐敗情況常為投資者詬病,明年的大選更增添政治不確定因素,導致近兩年資金大幅出逃。據世界銀行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00億美元資金流出俄羅斯。沃雷涅茨不認為俄羅斯的政治明年會出現大幅轉向,他認為中俄兩國應該設定清晰、長期的規則。“人們的印象是,規則可能會經常改變。”沃雷涅茨說。“幾年前這種印象關系不大,因為中俄貿易總量還比較低。但現在無論是中國在俄投資,俄羅斯向中國出口,都有迅速增長的趨勢。目前考慮雙邊貿易和投資的規則,應該著眼15-20年,或者更長。”
對于上海建立國際板的可能,沃雷涅茨表示出興趣。作為當年率俄鋁在港上市的負責人,他認為香港和上海的資本市場不是替代關系。“上海(國際板)是國內投資者,香港是國際投資者。如果我們旗下的俄羅斯公司有相當規模中國業務,例如向中國市場出口和從中國購入貨物;如果上海建立國際版,我們肯定會感興趣,討論(在國際板上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