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務廳近日發布消息稱,新指令的主要措施,是進口商必須提供產品初級芳香胺與甲醛符合歐盟限量要求的聲明,并附上相應的檢測報告;此外,歐盟成員國為進口貨物指定特定的第一入境口岸,并在互聯網上發布入境口岸清單。
同時,歐盟成員國主管部門將按10%的比例對進口貨物進行抽樣檢測,只有在所有檢查完成并合格后,貨物才可自由進入歐盟市場流通。否則,成員國應立即通過快速預警系統通知歐盟委員會,并采取相關管制措施。省商務廳發出預警,進口商或其代表必須在貨物入境前至少兩個工作日,向主管當局通報預計抵達日期及時間。塑料餐廚具出口企業需做好相應關注和應對工作,確保將損失降到最低。今年3月22日,歐盟發布了針對我國餐廚具的“No284/2011”號指令,指令指出,7月1日起,將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聚酰胺和密胺塑料餐廚具采取特別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歐盟新指令較之前的標準更加嚴格,將會進一步沖擊塑料餐廚具的出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國內塑料餐廚具行業的規范發展。大限將至,浙江餐廚具出口企業將受到哪些影響呢?
塑料餐廚具出口遭遇“高門檻” “毒餐具”讓歐盟起了“戒心”
歐盟本土幾乎沒有塑料餐廚生產企業,80%的產品依賴中國進口。因此在該領域,中國企業一貫具有較為主動的報價權和較為客觀的利潤空間。“為什么歐盟會出臺針對中國塑料餐廚具的新指令?這還得追溯到2009年央視曝光的‘毒餐具’。從那時起,歐盟對中國的塑料餐廚起了‘戒心’,這也導致了去年歐盟對中國出口的塑料餐具的近60起通報。”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聚酰胺塑料餐具初級芳香胺超標和密胺餐具甲醛遷移超標。
新指令對甲醛限量有了更高要求。“新指令不僅在準入標準門檻上‘水漲船高’,同時標準也更加具有針對性。毋庸置疑,出口歐盟的此類產品都將被要求進行檢測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這樣將大大提高相關企業的檢測成本和管理成本。”董金獅這樣表示。
杭企正視挑戰加快轉型升級
面對歐盟愈加嚴苛的標準,中國塑料餐廚出口企業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壓力和挑戰。尤其是一些生產能力較為薄弱的小型企業,若使用劣質原料進行生產,必然不符合市場要求;如更換品質更高的生產材料,則將陷入無利可圖的困境。近年來,杭州涌現了如蘇泊爾、德意廚具等大型廚具品牌,而從全省來看,塑料餐廚具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寧波、臺州、溫州地區。據統計,僅2010年,寧波出口歐盟的塑料餐具就達3500批,金額突破5100萬美元。
杭州賽旭食品極限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設計、生產食品加工機械的企業,雖然主打產品是不銹鋼餐廚具,但部分零件依然是塑料制品。比如,雪蓉機和冷飲機系列產品上面的容器。“由于我們的產品主要針對國內市場,出口只占很小一部分,故歐盟新指令對企業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該公司的工作人員這樣表示。杭州一家大型廚具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應該正視這個挑戰。歐盟新指令一方面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出口限制,增加企業的成本。但另一方面,新指令嚴格要求企業規范生產,就會倒逼企業改善生產工藝,加快轉型升級,這將使出口企業贏得更多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