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日前公布了醞釀已久的礦產資源租賃稅草案,草案提議對澳大利亞境內鐵礦和煤礦所產生的利潤,征收30%的稅率。如獲得通過,該方案預計于2012年7月1日起實施。業內擔心,增加的該部分稅負會最終轉移到鐵礦石價格上,從而進一步加重國內鋼鐵企業的負擔。但多位業內人士解釋,事實上,資源稅的征收對中國的鐵礦石價格幾乎沒有影響。
資源稅草案含多重優惠
澳大利亞政府在2010年時就籌劃加重資源稅,以讓獲利豐厚的礦業更多地補貼國家財政。當年5月,時任總理陸克文推出礦業稅改革方案,擬對礦商征收40%的資源暴利稅,礦業企業須將其開采不可再生資源所獲利潤的40%繳為稅收。按照這一方案,加上企業稅、提煉成本及資本投資回收等,資源類企業的法定稅率總計約將從征收前的43%上升到2013年的57%。這一舉措遭到包括力拓與必和必拓在內的礦業巨頭的激烈反對。
新任總理吉拉德上臺后,對資源稅方案進行了修改,包括將稅率從40%降低到30%,增加多項優惠抵扣條款等,形成了本次公布的草案。業內在分析礦產資源租賃稅草案的主要特點后發現,其主要征收對象是對已經開采生產多年,又享有巨額利潤的鐵礦石和煤炭企業。但草案同時又采取了抵扣和優惠條款,保持對新興公司投資的吸引力,也促使老資格公司開發新項目。比如,允許以一個新建項目的投資,去抵扣一個已經完成建設,處于生產階段的項目賦稅;蛘邔τ谠O立資源稅的州,已經交納資源稅的公司可以抵扣礦產資源稅等等。
綜合計算之下,新礦山在產生利潤之前,事實上不需要繳納資源稅。這意味著目前我國企業在澳洲經營的礦山中,大多數暫時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進入成熟期且穩定盈利的項目屈指可數。而已經形成穩定盈利的老礦山,實際成本的增加將為15%左右,亦低于表面上的30%。不過中國企業依舊需要積極應對新方案帶來的沖擊。據悉,澳政府允許“利益相關方”在7月14日以前對草案提修改意見,這對在澳的中資企業是一個機會。
澳礦難借機漲價
根據某鐵礦石分析師胡凱的計算,以目前澳大利亞粉礦到岸價170美金/噸,成本按照30美金/噸計算,毛利潤140美金/噸,MRRT則為21美金/噸。“這對于像力拓和必和必拓這樣的企業來說,是完全可以消化的成本。”胡凱表示。事實上,比成本消化能力更重要的因素是,在目前指數化定價、供需決定價格的市場體系中,以“兩拓”為代表的澳大利亞礦山較難以此次成本增加為理由,實現鐵礦石終端價格的上漲。原因在于,首先,目前的鐵礦石市場已經轉為現貨指數定價,因此,澳大利亞礦山不再能通過長協談判的形式,以成本上升為理由要求漲價。
其次,反觀現貨市場,現貨價格由礦石的邊際成本及供需情況決定。齊魯證券分析師篤慧指出,鐵礦石生產的邊際成本為我國的高價國產礦。與澳礦相比,國產礦最高上千元每噸的成本決定了礦價所能達到的高度。也就是說,在供需沒有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邊際成本不變,位于邊際成本以下的低價澳礦就算成本小幅上升,也無法實現漲價以轉移成本的目的。
而供需方面,國內鐵礦石市場已經維持了近月的疲弱態勢。雖然近日由于鋼廠礦石庫存消耗到一階段,采購有小幅回升的態勢,但整體看來,成交依然清淡。因此,業內認為,目前并不需要過多擔心資源稅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