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來自其第三大鐵礦石供應國印度的鐵礦石質量頗有微辭,但由于中國迫切需要為鋼廠確保原材料供應,中印之間的鐵礦石貿易不太可能放慢。中國鋼產量已經超過全球的半數,并且還在繼續迅猛增長,全然不顧貨幣緊縮相關憂慮。
5月頭10天,中國鋼產量觸及每日195萬噸的紀錄高位。中國鋼鐵產業嚴重切割且我行我素,當局的政策態度一直難以成功貫徹,比如此前就未能阻止鋼廠與主要鐵礦石商改變以往的年度定價合約、轉而實行季度定價。“我認為中國對此無能為力,”麥格理證券駐上海分析師GraemeTrain說道。“中方完全依賴印度來獲取鐵礦石,而印度又完全依賴中國來賣鐵礦石,所以中方會繼續購買,除非他們希望看到經濟陷入停頓。”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周四稱,今年1-4月,江蘇口岸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不合格率高達36.13%,鐵含量與合同要求不符或雜質過多。
刊登在國家質檢局網站的新聞稿并稱,1-4月江蘇口岸檢驗的不合格進口礦產品涉及貨值22.07億美元。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江蘇省第一季接收1,980萬噸鐵礦石,總貨值32億美元。
印度質量憂慮
對印度鐵礦石質量的擔憂不是什么新鮮事,印度礦業聯盟(FederationofIndianMineralIndustries)副總裁BasantPoddar表示,印度西岸鐵礦石質量問題已眾所周知。“過去只有少量鐵礦石發生這種情況,不像現在規模這么大,”他說。“不遠的將來,還需要解決包括信貸額度相關問題在內的法律問題,”他對路透表示。去年4月,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CCCMC)禁止貿易商進口含鐵量低于60%的低品位鐵礦石,提高中國進口鐵礦石的質量。此舉是對混亂的鐵礦石市場和諸多獨立貿易商加強監管計劃的一部分。
但由于中國對鐵礦石的渴求,很少有人把這一指令當回事,而且這項限制也缺乏中央政府任何規定予以支持。由于需求龐大,中國對鋼材和鐵礦石市場的監管一直難以順利,即便在國家質檢總局(AQSIQ)對印度鐵礦石發出警告后,這種情況料也不會改變。
“這已經不是國家質檢總局第一次抱怨了,以前他們就曾對這一問題發布通告,”上海一家鐵礦石貿易商表示。“只要需求高漲,就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人們不考慮質量,只追求數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