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作為國內標榜的制造區,也是陶瓷衛浴產量最大的生產基地,聚集了大部分國內陶瓷衛浴品牌,但是這些品牌卻始終停留在國內中高端以下市場,國內的許多高端市場仍然被國際品牌所占據。事實上,我國陶瓷衛浴產品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與世界水平相差無幾,但由于設計上的差距,價格與進口產品相差近10倍,或是由于基本盛行跟風制造,品牌永遠只能停留在中低下水平,擠不上世界陶衛名流行列。最近在陶衛行業盛行的反傾銷事件也直白的反映了我國陶衛企業的一個現狀,少創新產品,多跟風制造,所以造成價格低廉,無強勢競爭力,無法快速融入國際市場。
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如果一個企業連起碼的靈魂意識都沒有,那么企業的運轉只能是一個空殼。只是一味跟著別人的腳步走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而沒有靈魂作為載體的企業是發展不起來的,沒有長遠的籌劃,這樣的企業只能是二流企業,創造出來的產品也只能是二流產品,登不上世界級的舞臺,同時在消費市場對產品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也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
陶衛同質化生產為何盛行不衰?
究其首要原因,中國傳統的重傳承輕創造的思想占據了主導地位,很多陶瓷衛浴企業由小作坊開始起步,他們中大多數都是靠低成本效應,只追求眼前利益,目光比較狹隘,在市場運作中似乎習慣了"傳抄獲取"。而開發創造新產品的設計繁瑣復雜,前期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持以及各方投入,生產和銷售的量又比較小,大家不愿意冒著高風險去做創新。
其次是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體制不健全,導致行業創新無法有力進行。在我國,陶衛產品的研發都是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演變改進的,基本都是靠經驗傳承以及消費者趨勢跟風,很少相關的培養機構,如學校或者相關的研究院可以提供學術性的支持,使得企業即使有創新的念頭也無從入手。
再次是政府以及各方對創新不夠重視,導致某些陶衛企業大張旗鼓的竊取他人的科研成果,讓陶瓷產品專利侵權事件屢屢發生。如果相關專利保護機制的漏洞與市場監管協調的力度不夠就會讓首創者感覺"甜頭"并不大,使其失去創新的主動性。很多例子是企業前期投入很大的心血進行研究,反而為他人做嫁衣裳的經濟賬讓研發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比如東鵬的洞石,比如蒙娜麗莎的瓷板,大成本精鉆而"無門檻"坐享的不正常市場模式成為動力匱乏的漏油點。這種惡性循環在很大的程度上打擊了企業的原創動力。如今這種仿冒、侵權之舉已經達到了泛濫的地步,再不制止的話,后果不堪設想。
保護知識產權專利申請需全方位升級
如何保護陶衛企業的專利不被侵犯,是目前陶瓷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期一年多的東鵬陶瓷與多家陶企的“洞石”之爭終于有了初步結果。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裁定東鵬的一種“洞石”專利無效。業內對此結論質疑頗多。“在內地,東鵬是首家研發成功生產的,理論上這個專利沒有問題。”那么,此次敗訴原因究竟出現在哪里呢?行業人士指出,可能在對專利的說明以及申請的過程中出現漏洞,這次事件也暴露了企業在專利申請方面的知識不足,或者是國家對陶瓷創新專利方面標準未有嚴格界限。
對此,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指出,由于專利維權僅靠企業單方面的力量已難以起效,政府和行業協會在維護陶衛行業發展中應發揮更大的領導和監督作用,建立行業規范準則,維護市場秩序,為行業發展營造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