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具產業高速發展,尤其是經過近十幾年的快速擴張,在短時間內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的發展道路。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家具業曾經擁有了世界制造大國和世界出口第一等多項美譽,中國家具業也因此享受了由此帶來的巨大物質成果,這是整個行業引以為豪的。然而,中國家具行業是民營經濟占主體的產業,起步晚、資本實力弱、工業水平低的基礎與發展的速度越來越不協調,產生了這個行業的“七大頑疾”:
第一:中國的家具行業老板的平均學歷不超過高中,卻創造了6,000-7,000億的年產值。家具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愈顯重要,卻因為整個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被稱為“工匠暴發戶”的行業。
第二:既充滿誘惑,又“微”利可圖。家具行業微利時代已經到來。金融風暴后,一旦房地產冷靜下來了,家具需求總量就會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原材料上漲、人工費用上升、渠道費用高漲、出口費用猛漲,這些都在考驗著家具行業的利潤空間。
第三:進入門檻不高,想穩坐發財船卻不容易。從工匠到工廠似乎不難,只要有點閑錢,但當錢不是問題其他都有問題的時候,想穩坐發財船卻成為奢想。產品如何差異化?品牌如何打造?渠道如何創新?管理如何科學有效?
第四:生產、出口、創匯不亦樂乎,卻難以得到國際資本的垂注。家具行業上市的甚少,風投進入的更少。這個行業不需要資本進入嗎?顯然不是。
第五:家具行業最會“抄作業”,我賣不過你我抄死你,卻不學習先進的品牌塑造戰略。
第六:營銷渠道單一,被渠道商牽著鼻子走,所有行業中渠道創新最乏力。
第七:家具老板通常有錢買奔馳寶馬,卻沒有錢買副眼鏡(近視,缺乏社會責任和理想;短視,缺乏戰略眼光)。
“七大頑疾”見怪不怪,已經成為這個行業最大的前進阻力
客觀的說,家具行業經營者對這個行業有獨到的見解和經營思路,這是他們賴以成功的基礎。但是在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還因循守舊地認為一些反常現象是正常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其他行業的現金做法,不引進新思維新方法,這將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