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材料上漲、樓市調控加大的影響,2011年,產能過剩的地板行業面臨困境。同時隨著美國“雙反”調查公布初裁結果,外銷市場受阻更加劇了行業的競爭,進一步限制了地板企業的盈利。在4月10日召開的2011年全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行業協會地板專業委員會年會上,與會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面對激烈的競爭,但地板企業仍不敢輕易上調價格。
地板行業競爭白熱化
地板行業情況不容樂觀。面對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國八條”樓市調控,各大中城市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量下降,直接影響到市場下游的建材行業。據記者了解,目前木地板企業已達3000多家,產品高度同質、營銷互相模仿、重營銷輕服務的現狀,使地板行業的競爭白熱化難以幸免。
通貨膨脹影響,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讓今年成為地板企業難熬的一年。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的原木板材漲價延續至今,不同木材品種都出現了20%-30%的價格上漲,常見材種巴花的板材價格就由年初12000元/立方米,攀升至15000元/立方米。此外,膠水等地板輔料部分漲幅超過20%,人力成本和運輸費用的大幅上漲也讓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攤薄。
國內地板業還遭遇最嚴峻的“雙反”調查,3月美國商務部剛公布了27.01%的反補貼稅率,預計將在11月披露終裁結果。目前國內地板出口美國的產品利潤約為5%-10%。中國地板企業一旦敗訴,就必須被迫繳納高額稅收,高稅率將使它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占出口總額1/3左右的美國市場,外銷地板企業轉向內銷,國內地板的競爭程度又將比往年更激烈。
產品價格并未上調
隨著行業競爭的激烈和成本的增加,地板終端銷售價格都面臨上調壓力,但是與整體家具建材提價的情形相比,地板產品的價格并沒有出現上漲。
對此,融匯地板總監崔鵬指出,綜合成本上升幅度在5%左右,但目前為止企業沒有做出任何價格調整。久盛地板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恩玖也表示,并不會調整地板價格,將通過提高品牌附加值化解壓力。
中國木材與木制品流通協會木地板專業委員會會長高志華認為,超過3000多家的地板品牌和過剩的產量,讓地板行業總體供大于求。雖然目前地板業利潤攤薄是事實,但生產廠家并沒有到了承受不了的地步。歐人地板執行總裁閆廣財也指出,目前多數品牌都沒有漲價的計劃,因為眾多的品牌讓消費者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想漲價很難漲,一個品牌漲價,五個品牌促銷,漲上來以后消費者肯定不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