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持久炙熱的話題——“建材下鄉”,中央將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這無疑引起了建材行業的極大關注,地板行業更是如此,甚至在國家還未出臺相關的補貼政策和實施細則之前,不少地板企業就按捺不住開始“自選動作”,“建材下鄉”不僅預示著令地板市場回暖的跡象,更是地板行業所能開辟的又一片“藍海”,但依舊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平坦。
市場發展不平衡 如何準確定位?
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上存在明顯的差別,由于發展的不均衡,地板企業在選擇進入農村市場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準確定位,如何投放產品成為了首要問題。
據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對北京、河北、湖北、江蘇、重慶、廣西、浙江、黑龍江等8個省市12個自然村的調查顯示,目前,除北京、江蘇兩個省3個村的人均年收入接近或超過萬元外,其他大部分村的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而在全國GDP排名前100位中,四川僅有成都榜上有名。盡管成都對于拉動周邊二、三級城市的經濟發展功不可沒,但四川農村人均收入能否達到此次調查的標準還是未知數,而對于那些選擇在四川“下鄉”的本土地板企業,不得不說是一場考驗。
如何建設銷售渠道?
任何行業都把“渠道為王”奉為真理,地板行業更是如此,只有將銷售網店鋪設到農村消費者能夠購買到的地方,才能真正做到地板下鄉。然而,目前以一、二級市場為主的地板行業,要實現下鄉,渠道建設工作不可避免。地板行業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強化木地板和竹地板更為適合投放到農村市場,前者耐磨、易打理,后者環保低碳,加之中國悠久的竹文化,農村消費者更易接受。
如何給產品定位?
時下地板的種類繁多,可劃分為強化木地板、實木復合地板、實木地板、竹地板等幾個大類,而花色和各自的特性更是層出不窮,什么樣的產品更適合農村市場,更貼近農民的生活,這是擺在地板行業的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