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節,一些地級市面貌悄然發生了“大變化”:各大交通樞紐要道上的巨幅廣告由傳統的化肥、種子,搖身一變,成為了意風家具、圣象地板、法恩莎衛浴等知名家居品牌的展示平臺。家居品牌企業在三線市場的“搶灘”正方興未艾。
但與此同時,下探到三四級市場的品牌觸角顯然在人力、資源的分配上都存在著先天的弱勢,服務普遍難以達到標準已經成為品牌企業戰略擴張的“致命傷”。這一問題在2011年的市場情況之下將表現得更加明顯,或將成為企業在地方市場發展的巨大瓶頸。
家居三線市場變幻莫測服務成問題
2010年,本地的家居賣場在經營面積和品牌集中度上都在不斷上升,“分裂”出了家居、建材、軟裝等門類的專業賣場;大品牌的“下探”也已經成為趨勢,意風、圣象、法恩莎、箭牌、惠達等知名家居品牌正隨著央視廣告、地方臺廣告、交通沿線路牌等模式的密集宣傳,不斷提升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認知度。
專業的服務成致命傷
知名品牌、馳名商標的價值在哪里?要讓消費者認你的“牌子”,家居企業在三四線市場要做的事情還很不少。2010年剛剛完成婚房裝修的李先生認為,在服務上,一些家居品牌企業的做法顯然還不是很到位,難以形成絕對的競爭優勢。
2010年10月,李先生就在與某知名衛浴品牌的“磨合”中吃足了苦頭。先是上門送貨、驗貨、安裝的流程出了誤差,此后的過程就成了“將錯就錯”的一本糊涂賬。他扳著手指為記者計算,在督促企業退換瑕疵產品與重新安裝的過程中,他足足交涉了近2個月,打的電話不計其數。“每次都是同一個人接,號稱是本省的總代理。”李先生說,這讓他很懷疑,該企業是否只有一名服務人員在處理全省的售后服務。
“關鍵在于,由于工作忙,收貨的事情是我父親替我做的,有一些瑕疵沒有看出來。我認為企業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問題,他們在出廠的時候就應該進行質檢,或者通知我必須由我本人收貨,而不是事后再拿來作為推搪的借口。在此后與他們的不斷交涉,真是勞神費力,即使產品用起來還不錯,但對品牌的好感也消失的差不多了。”
而問及其他家居產品的售后服務是否達標時,李先生表示,品牌企業的高質量服務是選擇品牌產品的重要因素,但從現實的體驗看來,即使是品牌企業,也不能在服務上達標。“和一些雜牌軍沒有大分別。”李先生說。
在三四級市場,性價比因素是消費者的首選,品牌的影響力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更多企業的苦惱是,一到了地方市場,先陷入“雜牌軍”的包圍。這些雜牌軍勝在便宜;如果企業再不能從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上尋求突破,競爭力將蕩然無存。而企業在三四級市場的運營一般是由代理商、經銷商來承擔,個別代理商的服務意識不強,專業技能也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更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售后服務的“先天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品牌發展的重大難關。
“服務創新”迫在眉睫
在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性市場,知名家居品牌的品牌傳播模式以地方電視臺廣告、交通樞紐及交通主干線上的立牌廣告為主,廣告費用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但這些廣告費用“砸”進去了,又如何獲取更多的利潤呢?
而對正在大力進軍三四線市場的品牌家居企業來說,打造更加完善的分銷網絡,打造一支更加迅速、專業的售后服務隊伍,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表現,也才是企業真正打贏“雜牌軍”的關鍵所在。
隨著國家新一輪的房產調控政策出臺,一線城市風雨飄搖,走勢未定,勢必將會有更多品牌企業加入三四線城市的“掘金”之旅,地方市場的競爭很快就將逐步加劇。對此,不斷進軍二三級城市的華耐家居集團董事長賈鋒認為,隨著家居產業的發展,售后服務問題將成為消費者未來選擇品牌的重要依據。企業只有在服務方式上不斷創新,加快售后服務的頻率,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