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市場分析報告預警稱,2011年我國鋼材出口環境不樂觀。
“國際經濟雖然在復蘇,但國際鋼材市場需求未得到本質性恢復。”徐向春說。而且,根據中鋼協的預警,曾經大量進口國內鋼材的區域或國家,現已開足馬力,提高國內鋼材產量。以韓國、印度及東盟為例,我國對其鋼材出口量占我國鋼材出口總量的48.2%,但在全球鋼鐵產能均呈高速增長態勢的背景下,僅韓國就新增鋼鐵生產能力1500萬噸,且“印度、越南等國的新建鋼廠產能也將在今年有所釋放,”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資深分析師赫榮亮說:“此時,我國鋼材出口勢必受到沖擊。”
2010年我鋼材出口增幅顯著主要是由于2009年鋼材出口基數偏低所致,而今在外部承壓、內部政策不給力的大背景下,2011年我國鋼材出口有可能下降。
據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鋼材出口4256萬噸,比2009年增長73.03%,凈出口鋼材2613萬噸,同比增加1919萬噸,增長276.5%。過高的增長率似乎也讓部分業內人士延續著2011年鋼材出口高增長的預期。果不其然,2011年1月鋼廠出口表現極為搶眼,特別是熱卷出口量增加明顯的事實似乎繼續演繹著鋼材出口高增長的神話。
然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市場分析報告預警卻猶如一盆冷水,潑向了國內鋼企。筆者通過采訪發現,對于1月相對樂觀的鋼材出口表現,多位分析師認為難以持續。“去年鋼材出口增幅顯著主要是由于2009年鋼材出口基數偏低所致,而今在外部承壓、內部政策不給力的大背景下,2011年我國鋼材出口有可能下降15%左右,至3500萬噸。”鋼鐵資訊總監徐向春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