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是佛山的名片,在佛山發展的歷史上,陶瓷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經濟,還包括了文化、歷史等等各種人文精神財富。對于禪城區的陶瓷行業而言,近兩年來,禪城開展的陶瓷產業工業燃料更新換代,傳統生產企業能耗的下降直接帶來碳排放的下降。陶瓷企業紛紛開展的清潔生產認證,窯爐余熱利用、循環經濟等都成為典型的低碳技術革新。而未來將帶來革命性更新的低碳技術主要是三個:建筑陶瓷的減薄技術;輥道窯煙氣回燃及噴霧干燥綜合節能技術;干法造粒技術。
一、窯爐技術更新
就目前而言,最有經濟效益的技術主要為兩大窯爐技術:低溫快燒技術和高效節能窯爐結構技術。這兩項技術在禪城區目前的陶瓷企業已經得到非常高度的重視,其一個關鍵的考察指標是陶瓷的燒結時間的控制,各大陶瓷企業都在進行不斷的工藝改進以控制最佳的時間達到最佳的產品質量。例如佛山市鑫信達窯爐有限公司率先在同行中提出干燥窯采取“低溫低濕、雙面干燥、分段抽濕”的設計理論;同時在干燥窯的節能設計上充分考慮利用高溫燒成的窯爐余熱及煙氣對干燥磚坯速度的影響,合理安排干燥窯爐供熱及抽濕風口的位置,正常生產時關閉熱風爐及引風機,節能降耗效益顯著。平均1組窯爐每年可降低能耗200多萬元。廣東唯美陶瓷、佛山雁牌陶瓷、禪豐陶瓷、金怡陶瓷、彩鴻陶瓷等一大批墻地磚企業,都在使用這種干燥技術實現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能耗的雙贏。
二、陶瓷業節能減排路徑:清潔能源生產
在主要產業現狀和低碳建議中,研究報告分行業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建議。其中,根據禪城區陶瓷行業現狀,研究指出,通過一些逐步可實施的革命性低碳技術更新,預計到2020年,陶瓷行業單位產品面積最大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60%左右,而最少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0%以上。
目前,根據禪城區內部分陶瓷企業的實踐,綜合能源成本和燃燒效率等方面考慮,優先采用天然氣代替各種燃料油資源,其燃燒效率和爐溫控制、環境影響等方面因素都優于使用燃料油,并且在經濟上與使用燃料油相差不大,可以在禪城區內大力推廣,其溫室氣體減排效果將達到13%左右。佛山市節能技術服務中心通過1年來對52家重點陶瓷企業提交的能源使用、節能改造項目的資金投入和用能管理的情況進行歸納、匯總、分析證實:煤炭折算為標煤占總能源消耗量的67.27%;燃料油、柴油等占總能耗的17.2%;電力消耗占總能耗12.74%;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氣體燃料石油氣僅占1.94%。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除衛生潔具外,2008年平均每噸墻地磚產品綜合能耗為264.68公斤標煤,與2007年的278.4公斤相比,節約能源消耗量為105596噸標準煤。
三、實施碳標示認證加快實施重點行業低碳標準戰略
從國內來看,實施低碳制造標示認證,可以推動全行業的陶瓷企業加入節能減排行列中來,具備國內示范意義。而佛山市也借助低碳的春風,通過引領陶瓷行業的低碳制造標示認證方面的工作,從低碳角度來確立新的行業標準,真正成為以品牌、標準來影響全國陶瓷行業生產的重要平臺,也將進一步加強佛山在陶瓷行業中的領導地位。例如廣東蒙娜麗莎陶瓷有限公司代表中國參與制定世界陶瓷薄板標準,陶瓷產品國際標準首次由中國企業參與制定,佛山陶企也第一次在世界上取得話語權。
禪城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限于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企業,也在于傳統工業產業體系的低碳化轉型。高耗能的工業行業對禪城區經濟有著相當重要的貢獻,例如陶瓷行業,節能和碳減排會不會對企業行業乃至整個區域經濟產生震蕩?禪城的回答是:有效的節能和碳減排措施對于高耗能行業來說,并不是單純地體現在數字上的節能和碳減排成本,而應該使企業競爭力提高,最終成為有效的經濟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