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石膏板訴訟風波再一次被推向前臺。
日前,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CPSC")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產石膏板的產品質量與美國媒體報道的11人死亡事件無關,石膏板(又稱干墻)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這距離1月25日中國有關科研機構對外發布研究報告證明中國產石膏板無毒僅僅五天。來自中美雙方的權威機構先后為中國產石膏板的"正名",徹底澄清之前美方所謂的"問題石膏板"沒有問題。
美國權威機構證實"無毒"
1月30日,CPSC官方網站發布了一份名為《州公共衛生部門對美國消費產品安全委員會關于接觸進口干墻造成死亡的調查綜述的摘要》。據了解,該摘要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所屬國家環境健康中心環境危害與健康影響部于2011年1月3日出具,CPSC曾于2010年3月請求前者完成對居住或到訪過安裝有進口干墻房屋的死者的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在室內發現的含硫化合物沒有達到造成健康問題的濃度,所發現的濃度不能解釋CPSC收到的報告中的不良癥狀。研究這些案例的醫療機構確認,進口干墻不會對投訴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健康問題產生影響。
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國權威機構第一次為中國產石膏板"正名"了。
2009年10月29日,美方的CPSC、環境保護局、住宅和城市發展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物及疾病登記署也曾就中國干墻初步研究發布聯合聲明,認為所謂問題干墻沒有輻射的危險,對健康沒有影響。報告指出,對健康有影響的是甲醛和乙醛,但后面兩者不會來自于干墻,而是來自于室內家具和地毯。CPSC專家一再強調,所有行動都要基于科學論證,并呼吁公眾要相信科學證據和事實。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曾報道,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也證明,石膏板不會產生腐蝕電器的含硫氣體。中國的權威機構也本著對全球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努力用客觀、公正的方法還公眾以真相。
僅僅就在CPSC發布摘要的五天前,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南京大學及相關知名研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對外發布階段性研究結果同樣證明,石膏板作為公認的環保型建筑材料,對人體、電氣設施和居住環境不會造成危害。對于美方提及的可能存在的硫化氫釋放問題,主要與其建筑環境、建筑結構、使用方式、生活習慣有關,而非石膏板本身的問題。
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中國質檢總局曾組織了兩次全國性石膏板專項檢查,結果表明,被抽檢的石膏板質量完全符合我國的國家標準和美國的ASTM標準要求,未發現存在產品質量問題。
美方堅持"濫訴"
讓人疑惑的是,美國有關方面不僅對上述中美權威機構的報告置若罔聞,反倒是依據勞倫斯的試驗得出了判斷標準。由于硫化氫微乎其微無法測量,勞倫斯的試驗過程中竟用數學模型算出釋放天量硫化氫,此舉曾遭到中美科學界的強烈質疑。
美國輿論分析,來自科學研究公正的聲音越來越微弱,主要是迫于政治和輿論的壓力。但美國律師針對中國產石膏板的一輪"濫訴"狂潮,進一步加深了各界對"濫訴"動機的質疑。
據有關法律專家表示,按照美國產品安全訴訟的一般程序,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后,產品生產、進口、分銷、加工(施工)等一系列企業都將被索賠,但石膏板事件中,訴訟矛頭幾乎都指向中國制造商。此外,美方此次針對中國石膏板的訴訟,采用了罕見的零訴訟代理費形式,并通過多點集體訴訟方式。此舉產生的誘惑是,美國的房主如果起訴中國石膏板生產商,不用花一分錢律師費,就可能獲得最高達數百萬美元的賠償,還有可能獲得稅收減免、銀行貸款延期、保險公司賠償等優惠政策。該專家認為,訴訟狂潮的掀起,與上述"特殊"的訴訟流程應有直接關系,同時不排除美方包括律師在內的有關方面有"誘導"之嫌。
美方在訴訟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嚴謹和客觀,也一直飽受輿論指責。
據了解,此次訴訟潮均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邊悶熱潮濕地區,一些了解實情的人士認為一些問題業主的房子建設質量低劣,通風極差,味道多來自下水道反味和裝修材料中的甲醛等揮發。另外,室內外金屬腐蝕均極為嚴重,是因為當地鹽分頗高的高溫潮濕空氣。連美國一些科學機構與媒體都認為這是常識問題,把它歸結為隔墻內的石膏板未免過于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