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老品牌,名品牌的優勢則凸顯出來。“產品可以山寨,但是信譽無法復制。”借用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小牌雜牌終究逃不脫曇花一現,被市場淘汰的命運了。因為往往成就自己的利器也可能陷自己于危險之地。給消費市場設下圈套的品牌商最后卻讓將自己逼進了絕地。
圈套一:偽造“出身”,自抬身價。就目前的地板市場而言,國內的材料和生產技術依然主導地板市場。雖然也有血統純正的進口產品,但是其價格也是較為高昂的。但是某些廠家打出與國外品牌或者設計師合作的口號,以百分之百進口的幌子對外宣傳,想要迅速擴張網點,借洋名忽悠加盟經銷商;同時再給予經銷商一個相對“實惠”的批發價,讓代理者嘗到甜頭,大筆投入。但實際上這些廠家是拿不出產品的有效“出身證”的,加上產品本身的工藝也是參差不齊,這樣一來,沒有經驗的加盟商最后嘗到的就不是甜頭,而是結結實實的苦果了。
圈套二:夸大屬性,臆造數據。作為一個標準化生產的產品,地板具有一系列專業數據和指標。為了吸引消費者,商家往往會臆造一些消費者關心的數據。舉例說按照國標規定,家用地板耐磨轉數≥6000轉,商用地板耐磨轉數≥9000轉,即為合格。而部分產品竟宣稱其地板耐磨轉數達20000轉,殊不知過高的耐磨轉數并不是表示產品的高級性。轉數越高越易發脆,硬度越大韌性越小。這些虛高數據對于真正的使用并沒有多大幫助。
圈套三:神話功能,胡亂環保。如今地板仿佛都成了建材超人,抗菌、地熱免膠、防水、抗靜電等等,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備,隨便扯上一個噱頭都能讓價格翻翻。對于今年的’“低碳”“綠色”,地板產品宣傳更是趨之若鶩。什么“無毒健康”“無害無甲醛”都成為了宣傳口號。但是事實上,這些都屬于虛假宣傳。地板在生產過程中,為保證地板結合強度和耐磨度,大都會使用或多或少含甲醛的膠粘劑或油漆,關鍵是要確保地板及其配套輔料都要符合相關標準,以避免甲醛的累積含量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目前,雖然國家對于木地板游離甲醛的標準規范是低于1.5毫克/升,但是更多的行業規范還沒有出臺。市場上關于環保的名詞如E0級E1級等多為行業生造詞匯,為的就是給自己的宣傳“找靠山”,利用國家政策的不規范取得自己的利益。
目前市場上很多代理商和經銷商都不是行家出身,單純的投資目的會讓他們更加傾向于廠家和經理人的宣傳,數據化的行業材料往往則更具誘惑型。只有誠意經營的廠家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生存下來。保持警惕不僅是消費者的任務,更應成為經銷商的座右銘。希望新年國家的相關法則可以盡量完善,加速全國地板市場走向規范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