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把2011年我國鋼鐵生產及鋼材市場置于宏觀經濟運行中去觀察,我們應該更關注于哪些個點?針對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又能發現我們將面臨著的哪些宏觀“政策挑戰”?
此間,我們嘗試尋找宏觀數據背景與鋼鐵產業運行的關聯點。對于系列宏觀數據,雖然我們無法一一細究,但卻可以窺知一些政策脈相……
其一,幾乎所有的專家皆趨同于這樣一種共識:最新經濟數據增大了央行采取更多緊縮措施,以抑制通脹的壓力。最新宏觀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從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中逐漸走向恢復增長,也表明中國政府4萬億元投資計劃已收到相應效果。但與此同時,恢復增長也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通脹上升、資產泡沫憂慮、經濟結構更不平衡等,這是2011年很值得我們關注的幾個需要宏觀調控的重要“政策挑戰”。
[關聯點之一:在2011年,中央必將高度關注并采取相應政策,以防控通漲、資產泡沫、結構失衡。緣此,我們應該在此背景下尤為注意兩種可能影響國內鋼鐵產品供需的“政策挑戰”:一是繼續保持目前的宏觀政策,這種選擇的結果是:短期內環比經濟增速可以繼續保持較高的速度,但中期來看通脹可能再次超預期,此后就可能不得不大幅緊縮貨幣政策、突然大砍投資項目、在更大范圍實施價格控制;二是立即采取較大力度的調控措施,包括嚴格控制今后幾個月的新增貸款和新開工項目,迅速提高利率,爭取在1-2個季度之內將環比經濟增速降到適度范圍。]
其二,多數專家對通漲皆趨向于這樣一種看法:2010年下半年,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雖有炒作因素,但主要因素是中國在人口增長的同時土地卻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在減少;因為“劉易斯拐點”已在中國出現,勞動力價格的上升是必然的,可同期工資的上漲還沒有完全反映到物價上,其壓力主要還是企業在承受,到2011年肯定會向市場釋放;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或導致輸入性通脹壓力。
[關聯點之二: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推動下,2011年的全年通脹水平壓力較大,某些月份可能會超預期。緣此,我們應該在此背景下尤為注意可能影響國內鋼鐵產品供需的“政策挑戰”:如果目前國內物價是由以上三個因素所推高的,那么貨幣的增加只是被動適應;如果物價繼續上漲(或難以控制在預期適度范圍內),那么企業勢必將產生更多的貨幣需求,如果此時貨幣資金不增加,則鋼鐵企業及鋼貿商的生產經營、貿易運作就有可能受到影響或發生難點。
其三,專家對于我國房地產皆有同樣一種判斷:如果房價繼續猛漲,將對整個社會心態、投資者心態、地方政府心態、中央政策的制定都有不利影響。房地產問題的關鍵是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能否適當的穩定下來,能不能在2011年找到一些房地產體制改革的新思路、新辦法,即能不能徹底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令其把保障性住房作為自己的資產來經營,就像經營土地一樣來經營保障性住房,這不僅對2011年,而且對整個未來5-10年都會發揮重大作用。
[關聯點之三:毫無疑問,2011年中央對房地產的既定調控政策是持續的、堅定不移的。因此,我們必須注意看到宏觀“政策挑戰”的兩面性,既要控制投資并遏制房價上漲,又要保證市場供應量而建造大量保障性住房(2010年新開工保障房590萬套,建成370萬套;2011年要確保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緣此,我們既要看到為遏制房價高漲的調控政策對鋼材需求的“遏制”,也要看到國家保障性住房建設政策對鋼材需求的“利好”(關鍵在于該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各種配套措施、資金具體落實到位情況、時間節點等)。]
其余:2011年,國家將更加注重對社會及百姓生活及切身利益產生重要實際影響的重要項目進行“點調控”,進行較大規模投入(鐵路、公路、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重大改造工程等);實施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期間開工的大量項目,2011年或還需要安排一些后續的配套建設資金;我們還不能忽略另一個宏觀政策與鋼鐵產業的“關聯點”,即:國家發改委2010年公布了西部大開發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為6822億元的計劃,這些資金流向基本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關聯點之四:2011年,我們的關注點既包括“現有政策”的未來效果,更不能忽視“既往政策”的延續效應。緣此,我們在觀察2011年鋼市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在“防通漲”和“保增長”背景下的宏觀兩難“政策挑戰”,更要密切關注其中或可能呈現的某些“點調控”之影響于鋼市的某些供需變化。]
“如果說2009年是中國經濟比較困難的一年,2010年將是比較復雜的一年。我們走過了這樣一年,可能對2010年經濟面臨的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可能會有更新的認識。我們說它復雜,首先是因為宏觀調控政策走向比較復雜,一方面我們要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又要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增強針對性、靈活性。”――這,即是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針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所作的描述,也同樣適用于描述我國鋼鐵產業及鋼材市場的運行態勢。
老實說,中國的鋼材市場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反復“折騰”,置身其中的貿易商在買賣盈虧實踐中也磨礪的成熟多了、精明多了、冷靜多了……也許,我們只要能夠最迅速地將擇出的一些宏觀經濟“政策脈相”傳遞出去,貿易商即可從中悟出個行情的大概――相信,應該沒問題。同時我們還相信,只要貿易商手里“不差錢”,適時拱出個悖需求的短期“高價位”,再也不算個什么新鮮事兒了。
但僅僅在此,我們還是需要特別提示: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2011年國內鋼市將尤為凸顯一種國情背景特征――并行于宏觀“政策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