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短期內鋼價保持高位為大概率,主要原因為持續性的成本上漲,導致市場對未來看漲預期依然較高,再加上貿易商資金還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季節性供需面惡化還僅為削弱性的利空。認為供需面轉化為關鍵變量的變化為年前庫存顯著上升至1500萬噸。
持續性的成本上漲主要由于國外。我國對澳大利亞、巴西以及印度鐵礦石進口需求分別占總進口的37%,25%以及16%,但三國皆各自面臨的困境:1)澳大利亞天氣預報員發出警報,稱惡劣天氣恐怕還會蔓延至盛產鐵礦石的皮巴拉地區(未來三個月多數地區過量降雨的可能性高達70%),而該地區鐵礦石出口量占全球總出口量的比重達到三分之一;2)風災重創港口碼頭裝卸設施,1季度開始巴西可能也會受傳統雨季的影響減少發貨;3)為了滿足國內需求,印度奧里薩邦繼卡納塔卡邦7月起實行礦石出口禁令。
流動性存在不確定性,但貿易商短期受影響有限。
1月10日至14日資金面壓力緩解,鋼價穩中略漲,認為短期成本將繼續上升(見下一條),但由于供需面持續惡化的影響,鋼價將以盤整為主。具體如下:
1)傳統上1月為信貸投放旺季。據悉金融機構在1月第一周新增信貸達5000億元;而第二周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也延續了這類較為寬松的格局。以上因素也使得貿易商貼現利率保持在月度千分之五左右,并沒有延續去年的漲勢。
2)央行1月20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光大銀行(601818)分析師認為,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應在市場預期之內,意指對沖當前過剩流動性及抑制銀行的放貸沖動。
3)綜上所述,未來流動性走勢在信貸投放節奏和政策的博奕下,同時受1月公開市場到期量和人民幣升值影響下,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就微觀層面來看,對鋼材貿易商影響有限。
供需面持續惡化,目前僅為削弱性因素。
就庫存來看,1月10日至14日全國總庫存為連續第四周上升,達到1380萬噸,較1月10日至14日上漲2.08%。就單周周環比變化和月平均值來看,1月份周環比變化的平均值為2.12%,歷史上1月份該數據平均值為3.91%,兩者相差1.69個百分點,今年平均值低于歷史平均值主要是因為供給端的減少。所以就目前來看,由于供給面的影響,但季節性供需面惡化還僅為削弱性而非決定性的利空,認為在春節之前供需面轉化為關鍵變量主要取決于市場心理層面。以去年春節前的高點作為市場心理層面的崩潰點,若低于去年春節前庫存的高點1470萬噸,則年前的庫存同比則為同比下降,同時也說明鋼廠復產力度得到一定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