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國務院提出了在170個大中城市“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時間表”。之后,國務院又下發通知提出,2010年底,所有城市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2011年,泉州將力求實現全市所有中心城區及各縣(市、區)城市規劃區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黏土磚的目標,2013年在泉州全市范圍內的相關工廠也必須全部停產關閉。
政策推動下,泉州建材業正在涌現出新的變化。
廢棄石粉變新墻材
我國目前建筑物的主要墻體材料(簡稱“墻材”)仍是實心黏土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紅磚”。由于實心黏土磚的生產要挖地取土,因此對土地特別是耕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建材工業“十五”規劃中曾指出,我國每年生產實心黏土磚近6000億塊,耗用土地約66萬畝。
在環保要求和政策規定的雙重作用下,實心黏土磚正日益退出市場,所留下的市場空缺正為泉州一些新型墻體材料生產企業所覬覦。
晉江駿興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蘇清文最近很忙。一方面,他要忙著照看他在晉江永和周坑村的新型墻材生產線,另一方面他還得為在邵厝籌建的生產線四處奔波。蘇清文以前并不生產新型墻材,而是做建筑工程。正是看到了在國家政策強制性規定下,實心黏土磚必然被更為環保的新型墻材替代的大形勢,蘇清文和幾個合作伙伴選擇跨入新型墻材生產領域。“燒制實心磚需要大量黏土,在燒制過程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煤,排放的煙塵又污染了環境?偟恼f來實心黏土磚是一種高耗能的產品。根據泉州石材業的現狀,借鑒國內外的做法,各種工業廢渣如粉煤灰、煤渣,可用于生產新型墻材。”他說。
新型墻體材料2011或將一路飄紅
“以前村里為了解決石粉污染問題,采取的是將石粉運到建筑工程上進行填埋,F在采取集中統一運到集控區,使它成為原材料,用于生產新型墻體材料,有助發展循環經濟。”晉江永和周坑村支部書記曾世民表示。
蘇清文認為,在國家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引導下,泉州企業可以因地制宜,利用一些“廢料”發展新興墻體材。為此,他特意從馬來西亞引進設備,并選擇將生產線設置在石材業發達的地方。記者了解到,目前僅南安有135家石粉、碎石綜合利用企業,每年可利用石粉100萬噸、碎石11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用于生產新型墻材,如鵬翔、泉堡等企業。
泉州速拼墻體公司總經理陳震東說,正是看到了國家限制黏土磚的政策是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要求,是潮流、是方向,只會加強不會弱化,所以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新型墻材有很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