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難、虧
“累,太累了!”一位鋼貿公司老總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連續說了幾個“累”字。為什么如今的鋼材買賣很累?因為難做,F在的鋼材市場供大于求,有了資源卻愁賣不了,價格“倒掛”還虧本?抠J款經營,仿佛是給銀行打工,辛辛苦苦賺的錢,付利息都不夠;不貸款也不行,沒有資金沒法做,運轉不起來。時下,這位老總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說2011年公司正在考慮改變思路,要嘗試轉型。因為不轉型,就沒有出路。
是啊,“轉型”是當今鋼材流通領域的一個最熱門、也是最時尚的話題。主業虧損副業補,現貨虧損期貨補,田內損失田外補。于是乎,過去的2010年,不少鋼貿公司紛紛轉型,或搞資本運作,融資擔保,搞起風投公司;或涉及物流業,建物流園區,辦鋼材市場;或開飯館,搞餐飲,賣老酒;或改行投身影視娛樂圈,投資拍攝電視;或在期貨市場拼搏,指望一夜能暴富……一時間,鋼貿商們構筑起一個個新的舞臺,演繹出一幕幕令人眼花繚亂的戲劇。這里有成功的喜劇,也有失敗的悲劇,給人們留下諸多的思考和教訓。
“最悲情”老板
被稱為“2010年鋼鐵圈風云榜”之“最悲情”的那位跳樓自殺的鋼老板的經歷,給了眾多鋼貿商一針清醒劑:鋼貿商轉型似乎并不容易!
據悉,這位老板經營的是一家專門從事建筑鋼材經營的鋼貿企業,在全國各地設有多個分公司,生意還算不錯。然而,這位老板急于求成,一心想做大做強企業。他嘗試轉型,延伸到下游行業,曾在長沙涉足房地產開發,卻因政策調控而折戟損兵。爾后,鋼材期貨市場和鋼材電子交易市場的日趨紅火,令這位鋼老板怦然心動,他想利用鋼材的金融屬性賺上一把,誰知卻在電子盤的行情波動中遭遇“滑鐵盧”。最終,個性自閉、憂郁的他,竟然跳樓身亡,與他苦心經營的鋼貿事業永別了。這位鋼貿商演繹的悲劇,盡管是一個特殊的個案,沒有普遍性,但卻告誡鋼貿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的自身特點,切忌一時的沖動和貿然盲動。
上市公司經營的道路,遠比單純的鋼材貿易復雜得多,前進的路途也許是坎坷不平、艱難曲折的。承擔不起這份責任是不行的,且須三思而后行。
“五做”思路
在如今的變革大潮中,鋼貿企業在轉型中謀求發展和新生,這似乎是一種趨勢。然而,迄今仍有一批鋼貿商在苦心經營的那塊熟悉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他們堅信:“生意難做也得做,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位鋼貿公司老總對筆者說,他在鋼材貿易領域已經干了十多年,已經與鋼貿業結了緣,有了感情,不想去搞自己不熟悉的行當。其實,每個行當都有風險,另辟蹊徑,經營別的行業,沒有三五年時間是搞不出名堂的,而且還要付出大把的學費,F在他只想把鋼材貿易這個陣地構筑好,把鋼材生意做得精一些、專一些、深一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專,要永遠領先一步。這些老板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上謀求“轉型”,在“做”字上用功夫,確定“五做”思路:一做終端,二做波段,三做服務,四做外地,五做結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力以赴投身鋼材貿易,力爭取得一個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