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國未來的經濟格局將有決定性的影響,必然會對鋼鐵產品的需求結構產生根本性影響。
房地產、基礎建設、汽車等鋼鐵行業的傳統下游行業,在過去,既有波瀾起伏,也有平穩推進,而其中的影響因素,既有國內國際市場大勢,也有相關政策影響。在未來,這些傳統下游環節對鋼鐵產業的拉動作用將會下降。
房地產歷來是我國鋼材消費的最大行業。但2010年,我國的房地產政策方面史無前例地進行了三輪調控。房地產開工面積的下降將對鋼鐵產業產生直接影響。在目前的政策調控多發期,三四線城市已經成為企業投資的主要方面,需求也將向三四線城市轉移,未來有擴展空間。這對于二線、三四線城市的鋼鐵流通企業來說,意味著需求空間增長。
在汽車市場,過去一兩年各類汽車全面超高速增長,但到了2011年,汽車鼓勵性政策基本都建議取消,這是一個偏負面影響。汽車用鋼可能會受到抑制,包括生產、流通企業增長將會放緩。船舶工業、機械工業領域的用鋼量仍會保持高增長。總體來看,2011年鋼鐵表觀消費量預計在6.8億到6.9億噸。
此外,隨著各用鋼行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對鋼鐵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發展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型鋼材已成為大多數行業的共同要求,必然引發鋼鐵產業的調整。
例如,節能省地型建筑成為趨勢,高效節能型鋼材的需求量會加大;汽車輕量化對高強度鋼材提出新要求;高端裝備用鋼質量和檔次將大大提高;國家加強開發綠色環保型高技術船舶,高強度船板用量將增大;大型LNG運輸船采用低溫壓力容器等將大量使用不銹鋼和鎳基耐蝕合金等材料;高速鐵路建設獨領風騷,所用的鋼材等級明顯提高;綠色環保家電備受青睞,對高牌號電工鋼板需求增加、高強度薄板材的需求量增加、高性能涂鍍板的需求上升等。
已經到來的“十二五”開局之年,更是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影響深遠。對此,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分析說。“‘十二五’規劃的產業調整,將會對鋼鐵需求,包括鋼鐵的結構將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他舉例說,“十二五”提出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涉及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興產業必然對鋼鐵業產生新的要求。國家大力支持的新能源、核電、環保、軍工科技等將會形成鋼鐵業新的增長點。
但這要求鋼企必須投入充足的開發和維護費用,加大科研投入,來滿足新的更高的下游需求。李世俊對此表示,進入“十二五”鋼鐵行業科技的提升肯定要大于數量的擴張。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長李耀強表示,以往強調經濟增長時期更多的企業是靠加大投入、加快發展,而轉型時刻更多的要依靠創新。
中國在產業結構的變化必然帶來區域布局的調整,進而將對鋼鐵需求產生影響。陳文玲說,“十二五”期間比如沿海產經濟產業帶的布局,從北部灣到珠三角到海峽西岸到江蘇沿海經濟帶到環渤海,這是一個完整的沿海經濟帶,再加上東部、中部、西部,整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已經形成。另外,現在國家正在制定一些海洋規劃,這種區域協作和布局,還有主體功能區在“十二五”時期將會發生更大的作用。這種區域格局形成之后,會對鋼鐵的產量、產能、產業布局發揮重要的影響。
近30年,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明顯的外需依賴型特征。在外需格局已經改變、內需作用日益增強的“十二五”,原有的產業格局從思路到結構都要做大調整,動大手術。面對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之間的失衡矛盾,擴大內需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調整經濟結構的首要任務。而城鎮化建設是擴內需的重要途徑,也是與鋼鐵行業緊密相連的因素。
為調整結構,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今后幾年中國投入資金重點領域就是城鎮化建立和住房建立、發展農村道路交通等基礎性建設方面,將繼續拉動鋼材的消費。同時,城鎮化建設必然帶動城鎮居民消費,居民消費需求的提升將令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行業具有較好表現,從而推動未來冷軋、中厚板等板材產品的需求向好。
對此,在第五屆鋼貿商大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表示,“由于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仍沒有完成,未來一段時期內,汽車、家電、房地產這些行業仍將得到發展。鋼鐵行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專家預計,未來5~10年將是中國鋼鐵工業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重要機遇期,需求結構將必然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