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鋼鐵工業長期依靠資源和能源消耗的規模擴張道路不可持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將成為我國鋼鐵工業“十二五”規劃的一條主線。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必須嚴格控制鋼鐵生產總量、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繼續淘汰低水平落后產能,這三項工作應該齊頭并進、形成合力。值得關注的是,未來五年,我國鋼鐵企業之間產業化的縱向和橫向整合也將明顯增加。
落后產能約占四成
羅冰生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總體產能過剩,落后、低水平產能比重過高。中鋼協的年報顯示,截至2009年底,鋼鐵行業煉鋼產能達到7.18億噸,煉鐵產能6.36億噸,雜鋼產能8.5億噸,加上今年以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新增產能,全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十分突出。
“產能過剩的問題從根本上說屬于結構性問題,一方面,具有世界最先進工藝技術裝備,也就是先進生產能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落后、低水平產能比重過高,預計占到40%左右。”羅冰生說。
羅冰生建議,“十二五”期間,面對鋼鐵總體產能過剩的突出矛盾,鋼鐵行業必須嚴格控制產能和產量過快增長,堅持按照國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通過優化品種和提高質量,提高全行業的運行質量和效率。
“在產品結構上,既要注重板材產品的優化,也要關注長材產品的結構調整,以產品差異化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羅冰生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產品銷售模式相對落后。現階段,直銷、分銷、零售和分支機構銷售的比例分別占到34.56%、43.32%、3.89%和13.68%,而出口大約占到5.15%。
在羅冰生看來,鋼鐵企業的當務之急是從鋼鐵生產商向服務商轉型,以市場和用戶需求為目標,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與用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產業化整合將加快
鋼鐵企業小而分散、產業集中度低,是當前困擾我國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截至2008年年底,在納入統計的鋼鐵企業中,礦山企業多達8012家,鋼鐵經銷商超過10萬家。我國前十大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在全國粗鋼總產量中的比重,2004年只有34.21%,2009年提高到43.49,但與全球鋼鐵工業現代化、自動化、大型化的發展趨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無疑是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的有效途徑。在羅冰生看來,“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聯合重組的重點應該是企業產業化的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
其中,橫向整合是以大型優勢企業為主,組建大型企業集團,依托規模優勢,通過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力的深度合理分工,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做優、做強、做大。
縱向整合,就是從鋼鐵生產過程開始,向兩邊延展到整個產業鏈,和上下游的相關企業共同組成各自分工明確的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集群內部的優勢互補,提高產業集群中每個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進而鞏固各自的市場份額。
羅冰生說:“這兩種聯合重組的模式,是解決我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小而分散的兩種出路。”他表示,但對于一家鋼鐵企業而言,這兩種模式可以交叉或同時使用,鋼鐵企業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自身定位,做出自己的選擇。
近期,河北鋼鐵集團高調整合河北省內5家民營鋼鐵企業,掀起了一股整合民營鋼企的高潮,以商業、技術和管理為基礎的漸進式股權融資方式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當被問及如何實現不同類型企業整合后的良性發展,河北鋼鐵銷售總公司總經理閆秀軍表示,河北鋼鐵下一步將加快對新整合民營企業后續運營的研究,計劃在基礎礦產、原材料采購、市場銷售信息共享以及維護區域市場穩定等方面進行大膽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