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不是產材大省。2000年實行自費天保后,產自本地的商品材更是大幅減少。本地資源不充裕,并不妨礙遼寧成為木業產業大省。近年來,依托遼東半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遼寧省推出的優惠政策,中國北方最大的木業產業群在遼寧日見雛形。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強勢發展
產業的強勢發展,要有龍頭企業帶動。
上世紀80年代,初中畢業的王永光還是跟著木匠師傅學徒的窮小子。
90年代初,拿著做小工7年攢下的錢,他辦起了木材加工廠。
而今,王永光已成為大連盛友木業的董事長。公司的產品95%以上出口到北美、日本和歐洲等市場,還在全國建立了連鎖專營店。雖然普遍比市場價格高出5%—10%,但憑著質量穩定、美觀耐用,產品不愁銷路。
與盛友木業不同,雨生集團則主要把消費市場放在國內。集團主要生產辦公家具、整體家居、教育裝備三大系列的產品,其研發能力和廠房設備及管理理念如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董事長易接文告訴《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政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給予了大力支持,企業發展壯大了,就要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雨生集團千名大學生就業計劃正在籌備中,不久,集團將為社會解決千余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位于臺安的威力邦木業有限公司在廠區建設時就采用高標準規劃,所生產的中密度纖維板達到全球最高等級的歐洲E0環保標準,進入全國同行業的前列,最大限度降低產品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公司負責人說:“這是企業和社會的雙贏”。
坐落在撫順縣的晟華林碳化木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年產8萬立方米碳化木木材、地板的碳化木生產基地,其規模位居全國之首。公司總經理羅玉成憑著幾十年的摸爬滾打,自主研發了碳化木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在這些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下,全行業標準向高層次、高水準提升。出精品、創品牌成為企業的共識,一批落后產能被重組、淘汰,整個遼寧地區,再也難見生產劣質家居用品的小作坊。
今年2月,大連科冕木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目前我國純地板企業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出現,將全省林產業加工行業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大連市林業局林業工作總站副站長高麗向記者透露,2009年,僅大連地區就擁有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林業規模企業213家,實現年銷售額133億元。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消散,預計2010年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40億元。
產業園區崛起,集聚效應凸顯
近年來,木材加工園區在遼寧臺安、彰武等地迅速崛起。園區以發展木材加工及配套產業為重點,產業鏈條完整、集聚效應突出。
鞍山市臺安木材加工園區在設計時就采用高標準——木材加工業、木材機械及模具制造業、木材市場、林機研發中心和林機人才培訓基地“五位一體”,打造現代化林業產業集群。園區服務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金融擔保、法律法規援助等一站式服務。目前,產業園入駐項目14個,預計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7億元。
10月20日,園區內威力邦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
公司副總經理余亮告訴記者,選擇臺安,除了地域、交通、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更是由于園區基礎設施完善、服務保障周到及時。項目立項后,臺安縣委書記、縣長曾多次到現場親自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視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鞍山市今年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英國ACE公司投資1億美元建設的華新木業有限公司,設計年產15萬立方米膠合板項目落戶園區已板上釘釘。
2008年,遼寧省政府啟動彰武林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建設工程。省財政專門撥付2000萬元、墊付1億元支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省農發行為園區提供3億元貸款扶持。省長陳政高先后5次親率團隊到國內外召開推介會,與企業家面對面座談,吸引企業落戶彰武。截至2010年9月底,園區已簽訂入駐合同項目70個,協議投資額達35.9億元。77家企業已與基地達成了初步投資意向。一個以北方板材家具為主的林產品加工基地初具規模。
與這些新晉的產業園區相比,始建于1998年的新賓南雜木木制品加工區歷經10余年的發展,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已有140余家民營企業入駐南雜木,園區年加工能力100萬立方米,每年除加工本地林木資源外,還收貯黑龍江、吉林等省(區)及俄羅斯、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木材原料60萬立米。2008年以來,又先后有3家投資超億元的木材深加工規模企業落戶,園區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外來企業落戶,創業第二故鄉
良好的投資環境、便捷的區位優勢,吸引了各地客商來遼寧投資建廠。這些企業也逐漸在遼寧找到了“家”的感覺。
三木林業有限公司隸屬吉林森工金橋地板集團,位于大連市金州區。和區內眾多本土民營企業不同的是,這是一家外來的國營企業,職工大多是吉林白山人,2000年建廠時,隨廠來大連安家。
公司黨委書記邵卿回憶說,初來乍到,由于沒有本地戶口和住房,有的企業職工一年搬了9次家,孩子的借讀費沒有著落,急得直跺腳。2004年-2005年,公司的技術骨干、管理人員陸續走了36人,由此引發了一連串問題:在崗員工人心渙散,產品質量大幅下降,銷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不斷有客戶要求索賠。
2009年金融危機,公司提出“保員工吃飯、保穩定、尋機發展”,不裁員、不降薪。困難時期,干部職工擰成一股繩,在地板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公司實現全年凈利潤100.4萬元。
現在,企業職工把大連當做了自己的家。138戶職工家庭于3年前入住了新建的敞亮樓房,生活區內食堂、籃球場、棋牌室等基礎設施俱全。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廠里還免費為102戶職工及家屬解決了大連本地戶口,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多年來的積淀換來了回報。三林木業生產的“金橋”牌實木復合地板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中國環境標志產品稱號。產品遍布國內大中城市,遠銷歐美。國營鏈條、私營模式獲得了成功。
2009年11月,旨在發展木業、造福民生的金州木業協會成立,協會成員包括40家龍頭企業和3所林業職業院校,三林木業總經理陳建國被推選為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外來戶在遼寧站穩了腳。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強勢發展
產業的強勢發展,要有龍頭企業帶動。
上世紀80年代,初中畢業的王永光還是跟著木匠師傅學徒的窮小子。
90年代初,拿著做小工7年攢下的錢,他辦起了木材加工廠。
而今,王永光已成為大連盛友木業的董事長。公司的產品95%以上出口到北美、日本和歐洲等市場,還在全國建立了連鎖專營店。雖然普遍比市場價格高出5%—10%,但憑著質量穩定、美觀耐用,產品不愁銷路。
與盛友木業不同,雨生集團則主要把消費市場放在國內。集團主要生產辦公家具、整體家居、教育裝備三大系列的產品,其研發能力和廠房設備及管理理念如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董事長易接文告訴《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政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給予了大力支持,企業發展壯大了,就要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雨生集團千名大學生就業計劃正在籌備中,不久,集團將為社會解決千余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位于臺安的威力邦木業有限公司在廠區建設時就采用高標準規劃,所生產的中密度纖維板達到全球最高等級的歐洲E0環保標準,進入全國同行業的前列,最大限度降低產品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公司負責人說:“這是企業和社會的雙贏”。
坐落在撫順縣的晟華林碳化木發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年產8萬立方米碳化木木材、地板的碳化木生產基地,其規模位居全國之首。公司總經理羅玉成憑著幾十年的摸爬滾打,自主研發了碳化木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在這些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下,全行業標準向高層次、高水準提升。出精品、創品牌成為企業的共識,一批落后產能被重組、淘汰,整個遼寧地區,再也難見生產劣質家居用品的小作坊。
今年2月,大連科冕木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目前我國純地板企業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出現,將全省林產業加工行業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大連市林業局林業工作總站副站長高麗向記者透露,2009年,僅大連地區就擁有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林業規模企業213家,實現年銷售額133億元。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消散,預計2010年全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40億元。
產業園區崛起,集聚效應凸顯
近年來,木材加工園區在遼寧臺安、彰武等地迅速崛起。園區以發展木材加工及配套產業為重點,產業鏈條完整、集聚效應突出。
鞍山市臺安木材加工園區在設計時就采用高標準——木材加工業、木材機械及模具制造業、木材市場、林機研發中心和林機人才培訓基地“五位一體”,打造現代化林業產業集群。園區服務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金融擔保、法律法規援助等一站式服務。目前,產業園入駐項目14個,預計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7億元。
10月20日,園區內威力邦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
公司副總經理余亮告訴記者,選擇臺安,除了地域、交通、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更是由于園區基礎設施完善、服務保障周到及時。項目立項后,臺安縣委書記、縣長曾多次到現場親自部署,政府的高度重視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鞍山市今年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英國ACE公司投資1億美元建設的華新木業有限公司,設計年產15萬立方米膠合板項目落戶園區已板上釘釘。
2008年,遼寧省政府啟動彰武林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建設工程。省財政專門撥付2000萬元、墊付1億元支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省農發行為園區提供3億元貸款扶持。省長陳政高先后5次親率團隊到國內外召開推介會,與企業家面對面座談,吸引企業落戶彰武。截至2010年9月底,園區已簽訂入駐合同項目70個,協議投資額達35.9億元。77家企業已與基地達成了初步投資意向。一個以北方板材家具為主的林產品加工基地初具規模。
與這些新晉的產業園區相比,始建于1998年的新賓南雜木木制品加工區歷經10余年的發展,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目前,已有140余家民營企業入駐南雜木,園區年加工能力100萬立方米,每年除加工本地林木資源外,還收貯黑龍江、吉林等省(區)及俄羅斯、朝鮮等國家和地區的木材原料60萬立米。2008年以來,又先后有3家投資超億元的木材深加工規模企業落戶,園區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外來企業落戶,創業第二故鄉
良好的投資環境、便捷的區位優勢,吸引了各地客商來遼寧投資建廠。這些企業也逐漸在遼寧找到了“家”的感覺。
三木林業有限公司隸屬吉林森工金橋地板集團,位于大連市金州區。和區內眾多本土民營企業不同的是,這是一家外來的國營企業,職工大多是吉林白山人,2000年建廠時,隨廠來大連安家。
公司黨委書記邵卿回憶說,初來乍到,由于沒有本地戶口和住房,有的企業職工一年搬了9次家,孩子的借讀費沒有著落,急得直跺腳。2004年-2005年,公司的技術骨干、管理人員陸續走了36人,由此引發了一連串問題:在崗員工人心渙散,產品質量大幅下降,銷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不斷有客戶要求索賠。
2009年金融危機,公司提出“保員工吃飯、保穩定、尋機發展”,不裁員、不降薪。困難時期,干部職工擰成一股繩,在地板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公司實現全年凈利潤100.4萬元。
現在,企業職工把大連當做了自己的家。138戶職工家庭于3年前入住了新建的敞亮樓房,生活區內食堂、籃球場、棋牌室等基礎設施俱全。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廠里還免費為102戶職工及家屬解決了大連本地戶口,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多年來的積淀換來了回報。三林木業生產的“金橋”牌實木復合地板先后榮獲“中國名牌”產品、中國環境標志產品稱號。產品遍布國內大中城市,遠銷歐美。國營鏈條、私營模式獲得了成功。
2009年11月,旨在發展木業、造福民生的金州木業協會成立,協會成員包括40家龍頭企業和3所林業職業院校,三林木業總經理陳建國被推選為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外來戶在遼寧站穩了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