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對福建陶瓷 業的關切與質疑,尤其是帶著福建陶瓷業為什么多年來“沉沒在同一條河流中”的好奇,本報記者對行業協會、專家、資深觀察員、當事企業進行了調查采訪。
陶瓷磚 國抽34種產品不合格 福建獨占13種
據國家質檢總局消息,總局于11月3日向社會發布了2010年第三批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公告,公布了對12個省、直轄市185家企業生產的185種陶瓷磚產品的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34種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個別產品“放射性核素”項目不合格。在此次抽查中,福建共有13家陶瓷企業的13種不同批次產品被判定不合格。
根據公告顯示,福建省13家陶瓷企業的13種不同批次產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尺寸、吸水率和破壞強度這三項指標上,這一情況跟往年基本相似。一位陶瓷行業資深觀察員告訴記者,這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年年抽檢后都說以后會重視,可年年都出同樣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思想上的不重視。
福建陶瓷企業的“無所謂”
尺寸、吸水率和破壞強度等三大指標再次成了福建陶瓷的“絆腳石”,尤其是此次抽查中一些業界知名企業名列“黑榜”更是引人關注。因此,本報記者于11月17日紛紛致函相關企業,希望了解相關企業就此次抽查不合格原因。然而,多數企業面對采訪卻不予以理會,要么以負責人不在不清楚狀況予以推脫,要么就是干脆不接電話,或者粗暴的掛斷記者撥通的采訪電話,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的回答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話,讓人深感震驚。唯獨只有“碧圣”“小虎”等少數企業給予了積極的回復。企業集體噤聲或冷漠處置的背后,是對產品質量安全的漠視,還是對輿論監督的有意無視?我們無從知曉,只是對福建陶瓷整體“無所謂”的姿態感到不可思議。
有關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國抽結果公布或許并沒有對企業的市場與銷售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企業看來沒關系。但從行業發展來看,這將是極為不利的。陶瓷行業特別是建筑陶瓷 行業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任何危機都有可能導致企業的生存出現問題。不能正確意識到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企業也將失去競爭發展的基礎,將會被市場拋棄。
質量是產業升級的基礎
目前,中國的陶瓷行業面臨著“內憂”與“外患”,國內市場競爭甚至廠區之間的競爭猶如戰場拼殺,來不得絲毫的松懈;國外的貿易壁壘與糾紛讓出口形式難以明朗,存在很大變數。如何突破內憂與外患,這成為如今擺在陶瓷 從業者面前最最重要的課題。不論是廠區所在地方政府,還是行業協會與專家,都一致認為,產業升級才是出路。而在陶瓷行業來看,專家表示,技術創新很重要,但質量絕對是基礎。
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葉少芬秘書長告訴記者,這幾年,協會一直在引導企業進行產業升級的工作。比如,多方協調,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使用;大力推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工作;大力支持企業進行品牌建設和企業管理建設;積極協同有關部門進行標準的起草與制定等等。葉秘書長就此次國抽事件表示,福建多家企業不合格有多種原因,不管怎樣,也給行業敲響了警鐘。協會會積極與企業進行溝通,來引導企業加強質量建設與企業管理工作。
一位長期跟蹤報道福建陶瓷 行業發展的媒體人員告訴本報記者,節能減排與產業升級可以說是目前福建陶瓷行業面臨的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各種情況表明,福建陶瓷行業的發展面臨很大機會,有可能成為將來國內7大陶瓷廠區的領頭羊。福建陶瓷業的產業升級行動和節能減排工作正在朝著預定的方向順利進行。
據了解,福建陶瓷行業在廠區承接能力與消化能力建設、企業技術創新、資本運做、品牌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特別是經過幾年精心的培育,福建省陶瓷行業出現了一批具有明顯特色與優勢的品牌。但專家表示,“問題與優點同樣突出”,這一去年有關專家對福建陶瓷行業進行調研診斷后得出的結論到目前同樣沒變。尤其是,福建陶瓷行業對質量問題的不重視,對危機意識的模糊,對企業細節管理的漠視,這都是極大的隱患。如果企業不加以重視和改進,必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那么福建陶瓷這座精心建設起來的巨大而又華麗的殿堂將隨時轟塌,留下一聲嘆息。福建陶瓷欲借產業升級成為引領行業的愿望也將成空。
企業對采訪的態度難以理解
11月17日,記者致函相關企業;11月19日,記者致電已致函的企業了解相關情況,部分企業以采訪函沒有收到為由,要求重新發函;而“鴻新”、“仙梅”等企業則以負責人不在為由,稍后回復。記者致電“前興”時,接聽電話的女員工卻以“負責人不在,自己也不清楚是否已經收到為由”為借口欲掛斷電話,在記者的要求下,她答應重新接受采訪函,然而當記者再次欲將采訪函傳真過去時,對方確始終不予接收。
福建省晉江市小虎陶瓷有限公司回復稱:“我司于7月份收到國家陶瓷 及水暖衛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我司進行抽檢的60mm*200mm細炻外墻磚產品檢驗尺寸不合格通知。因此批產品是我司已抽檢不合格待處理銷售產品,現我司已對此批產品尺寸重新進行校對檢驗。”
此外,福建省晉江市碧圣建材有限公司針對本報的采訪函給予了積極回應。11月22日,本報收到來自“碧圣”的傳真。這是一份“碧圣”于2010年11月2日發給“晉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整改報告”。在報告中,記者看到,“碧圣”早在2010年10月27日就在接到晉質技監[2010]第166號《產品質量抽檢不合格責令整改通知書》后,公司上下高度重視,主管副總經理召集了技術、質量相關部門,及時對不合格批次產品的吸水率項目對照國家相關標準及相關規定進行分析,并采取相關措施積極進行整改,并已于11月2日整改完畢。報告還指出了該公司采取的應對舉措:“碧圣”領導層立即組織公司相關人員對該批不合格產品進行降級做“處理品”處理,以標示清楚隔離防止混淆;并在生產時對各個工序環節加強監督和控制。此外,“碧圣” 品管部還對其他規格產品加大抽檢力度,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優化與應用多種方式過程控制,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通過檢測數據的手機與分析,有效地控制生產過程,并強化公司全員質量意識,以期達到事前預防的效果。
相比“碧圣”的積極回應,“前興”“協輝”“一條龍”等企業的回復讓人難以理解。
“前興”“協輝”“一條龍”面對采訪的反應讓人愕然。當記者撥通了“前興”一林姓經理的電話表明采訪來意后,對方就聲稱“現在沒空”;約一個小時后,當記者再次撥打對方電話時,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當記者撥通“協輝”公司電話時,接聽電話的女子聲稱老板出差,“我是新來的,不清楚狀況”。當記者欲繼續追問時,對方匆匆掛斷電話。“一條龍”一男員工在接到記者的去電時,記者剛表明身份,對方二話沒說便粗暴的掛斷電話,爾后,記者連續多次撥打,對方卻一直不接聽電話。
此外,“仙梅”“華泰”“樹林”“錢埔泉盛”等企業的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而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沒有得到對方任何形式的回復。
附:不合格企業名單和指標
福建陶瓷 企業被抽檢不合格產品分別為:
福建省晉江萬利瓷業有限公司生產的“WANLI”牌(60mm×200mm E04252,2010-5-20)的尺寸,吸水率,破壞強度不合格;
福建省南安市協輝陶瓷有限公司生產的“協輝”牌抗凍磚(G2416 200mm×400mm,2010-6-20)的尺寸、破壞強度不合格;
福建華泰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華鴻”牌木紋仿古磚 (600mm×900mm,2010-4-19)的吸水率、斷裂模數不合格;
福建省晉江市內坑鴻新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Hongxin”牌通體磚(45mm×145mm 1401#,2010-6-18)的尺寸不合格;
福建省晉江磁灶錢埔泉盛建材廠生產的“國邦”牌釉面磚(200mm×400mm,2010-4-25)的尺寸、吸水率不合格;
晉江市樹林陶瓷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泰寶山”牌通體文化磚(200mm×400mm,2010-6-12/2483)的尺寸、吸水率、破壞強度不合格;
福建省晉江市小虎陶瓷有限公司生產的“小虎”牌細炻外墻磚(60mm×200mm,2010-1)的尺寸不合格;
南安市一條龍陶瓷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條龍” 牌通體外墻磚(45mm×145mm,2010-6-26)的吸水率、破壞強度不合格;
晉江前興陶瓷有限公司生產的“高迪”牌文化石系列釉面磚(200mm×400mm,2010-5-29)的尺寸、破壞強度不合格;
福建省閩清恒源貿易有限公司生產的“恒源” 牌釉面內墻磚(250mm×330mm,2010-6)的破壞強度、斷裂模數、抗釉裂性不合格;
晉江市仙梅建陶有限公司生產的“仙梅”牌仙梅瓷磚(2120 100mm×200mm,2010-4-20)的尺寸不合格;
福建省南安市九洲瓷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九洲龍”牌九洲劈開磚(6475 60mm×240mm,2010-6-18)的吸水率不合格;
福建省晉江市碧圣建材有限公司生產的“碧圣”牌通體外墻磚(45mm×95mm×6.0mm,2010-5-21)的吸水率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