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林業成為三明市第二個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今年前三季度,三明實現規模以上林產工業產值179.42億元,同比增長41.9%,成為我國林業產業最為發達、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以林為橋 臺企“安營扎寨”
這幾天,臺資企業尤溪新勝峰木業公司正加緊生產一批發往美國的竹業餐具盒。該項目是上屆林博會的簽約項目,短短一年便實現投產。目前,該企業已開發了廚具、家具等五大類十個系列的100多種產品。公司總經理江朝棟說:“我們和尤溪因林博會結緣。企業有今天的局面,要感謝林博會。”
像新勝峰一樣,越來越多的臺商通過林博會了解三明、投資三明。依托林博會的磁吸效應,三明加強與各地臺協會和臺商的溝通聯系,拓寬與臺灣各界的交流合作渠道,建立800多份大陸臺協會、臺資企業和臺商檔案,先后與臺灣木材工業同業公會等11家民間組織建立聯系,并與上海等臺商投資集中地區的臺協會、開發區管委會建立委托招商聯系。
目前,三明全市累計引進涉林臺資企業80家,總投資2.2億美元,合同利用臺資1.39億美元。其中,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設立以來,引進涉林臺資企業51家,總投資1.97億美元,合同利用臺資1.19億美元,引進臺資企業、總投資和利用臺資額分別是實驗區設立前25年總和的1.76倍、8.57倍和5.95倍。
增長的不僅是數量,涉林臺資企業的生產領域也從原來單一的木竹加工向生物醫藥、森林食品、苗木花卉、休閑觀光、木竹家具、木竹工藝品、體育運動器械、裝飾裝潢材料等多領域發展。
“綠”中求“特”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6.8%,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孕育了1700多種天然藥用動植物資源,是海峽西岸重要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庫與種苗繁育基地之一。因地制宜,三明“綠”中求“特”,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傾力打造海西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連日來,永安市黃泥家有限責任公司正加緊籌備參加林博會的展銷產品。在去年林博會上,該公司只拿出了一種展品。而今年,公司將帶著十大系列的金線蓮產品參會。公司總經理沈紹榕說:“通過持續研發,公司產品不僅種類多了,附加值也大為提升。”
金線蓮素有“金草”等美稱,可用于治療各種疾病。近年來,市場需求迅猛增長,干貨每公斤售價達4000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永安市將其納入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項目加以培育,于年初獲得“中國金線蓮之鄉”稱號。黃泥家公司也依托林博會平臺,聯合相關科研院所,探索大棚種植和野外種植兩種模式,準備大規模推廣。
永安的金線蓮、明溪的紅豆杉、泰寧的雷公藤、三元的草珊瑚……三明不少縣市都有了醫藥產業的“當家花旦”。去年11月,三明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首家“國家林業生物產業基地”稱號。截至今年9月底,三明全市新植藥材基地5.19萬畝,累計建成中藥材及特用植物種植基地29.7萬畝。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物醫藥及生物產業產值34.4億元,同比增長30.7%。
選樹標桿 借梯登高
沙縣天工仿古精品工藝廠近來迎來了訂單高峰。除準備參展的仿古家具、木雕工藝品外,企業還接到今年林博會組委會2500套展會紀念品——木硯璽的生產任務。
這筆大訂單,是天工工藝廠不斷創新的成果之一。天工工藝廠原是生產木雕工藝品的小企業,生產工藝并不成熟。2005年開始,企業不錯過每屆林博會。公司負責人陳華生說:“每次參加完林博會,企業在整個生產、制作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飛躍。在這個平臺上,公司通過和其他客商交流,發現企業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造、更新、創造。”
三明市森林面積占全省四分之一,是大陸少數幾個活立木蓄積量超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林業發展優勢與潛力突出。三明與臺灣林業生產條件相似、林業發展互補性強。
為此,三明市積極利用林博會平臺,鼓勵和引導林產企業加強與臺灣同行業的交流,以及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協作,鼓勵和引導林產企業按照“模仿創新為主,合作創新為輔,最終實現自主創新”的方式,選樹標桿、借梯登高,提高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一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迅速成長,成為三明市林產加工業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