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和拉丁美洲等地區對醫療保健、照明 和消費品的需求不斷上升。今年二季度,飛利浦在新興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9%,在總銷售額中的比例也達到34%。中國正動用1250億美元在未來三年內建設數以萬億的醫院和診所,通過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飛利浦計劃于2015年前將新興市場銷售額從30%提升至50%。同時,飛利浦正擴大其在中國的員工和研發部門規模。
2006年,柯慈雷曾推動飛利浦精簡員工并剝離無資質業務,如半導體部門?麓壤讓⒆约旱娜柯殬I生涯獻給飛利浦,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他介紹了飛利浦的發展戰略。
以下是此次訪談的摘錄:
《華爾街日報》:為實現新興市場的增長,飛利浦需要面臨更加殘酷的競爭嗎?
柯慈雷:過去十年內對新興市場的爭奪戰就一直未停止,西方市場遭遇的危機以及增長放緩更加突出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可以看到,很多新興市場內部,如中國當地的企業,有的扎根于本土市場,有的立志走向世界。
《華爾街日報》:現階段,企業如何在新興市場實現差異化競爭?
柯慈雷:僅拓展都市地區的戰略有些局限,企業需要在中國和印度農村地區建立完善的分銷網絡。飛利浦和我們的競爭對手正加緊在新興市場進行產品研發,然后將產品在新興市場進行銷售。歐洲或美國傳統上認為我們只是在中國或印度進行銷售,實際上,目前我們在新興市場進行設計、制造,繼而在當地進行銷售。
《華爾街日報》:你領導的經理人如何在新興市場執行上述戰略?
柯慈雷:針對新興市場,我們采取更加具體的職責劃分。一般而言,我們在組織架構下推行責任制,并對所有的事情進行必要的集中管理。而對于新興市場而言,我們需要推行比發達國家市場職責劃分更為清晰的戰略。
《華爾街日報》:你怎樣應對經濟的回暖?
柯慈雷:繼續加大創新力度,繼續加大營銷投入,并繼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繼續進行兼并和收購。上述措施是我們在金融危機中一直堅持的,飛利浦已大力精簡組織機構,并且會進一步調整成本結構。
《華爾街日報》:即將走出經濟衰退的陰霾,你目前的戰略是什么?
柯慈雷:我們并不期待強勁的經濟復蘇。經濟會實現復蘇,但增速緩慢。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將肯定低于危機之前,并可能出現些許反復。
《華爾街日報》:明年你考慮收購哪類公司?
柯慈雷:照明市場仍然相當分散。專業燈具市場某種程度上在美國得到整合,在歐洲仍舊分散,在亞洲則完全分散。因此,有進一步對燈具 市場進行整合的可能。
《華爾街日報》:你曾經說過,飛利浦公司過于陳舊、過于男性化、過于荷蘭化,F在還是這樣嗎?
柯慈雷:仍然過于男性化,需要擴大產品在女性中的影響力。飛利浦在美國做得相當好,比如我們的醫療保健隊伍,男性和女性用戶比例很協調。然而,公司其他一些部門做得不夠好。飛利浦在新興市場的影響力很大,在亞洲也擁有很多員工,我們需要任命更多的亞洲地區領導人。
《華爾街日報》:關于消費品,你認為未來消費者習慣將經歷怎樣的變化?
柯慈雷:目前來看消費者更關注產品價值。價值由價格來體現,因此我們需要向消費者闡明產品價值所在,以及為什么消費者要購買我們制造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