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國際化”的陶博會,令人大開眼界,為參會企業提供了互相學習,加快調整創新的機會
一臺坐便器六七百元,多則上千元,一塊地磚幾十元,這是我們普通消費者的概念。然而,在陶博會上,游客常常會看到上萬元一件的坐便,八百多塊錢一塊的地磚,五六千元錢的柱盆,這些產品大多出自境外企業,或者是這些企業在中國投資的生產廠。逛陶博會,對人們的想象力無疑是一個挑戰。
在一家西班牙企業的展位上,筆者看到了一塊地磚。地磚的表面是石材,下面是陶瓷,長寬800毫米,標價880元,價格確實不菲。這么貴的地磚能賣得出去嗎?展位負責人肯定地說,有市場。這位負責人告訴筆者,唐山有錢人很多,市場很大,這種地磚價格高,當然不像普通地磚那樣賣得快,但是每成交一筆,金額都在十幾萬元以上。這家西班牙企業的做法令人深思:居民收入在提高,消費需求在不斷變化,只注重大眾市場的經營思路已經不適應競爭形勢了。一位陶瓷企業老板感慨地說,認為地轉就是腳下踩的東西,做的太高級了沒人買,也沒多少利潤可圖的觀念太陳舊了!這位老板表示,他的公司將不再生產低檔地磚,全部轉產中高檔產品。
帝莎衛浴 ,是英國一家有名的衛浴企業。帝莎衛浴唐山分公司經理劉剛告訴筆者,他所在的企業已經是第三次參會,原本打算只是宣傳一下品牌,沒有打算接訂單賣產品,可是連續三年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帝莎衛浴今年展出的幾款坐便,水箱和排污管道都上了釉,既省水又衛生。劉剛說,唐山陶博會為廠家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公司的坐便展出以后,每天來參觀的廠家絡繹不絕,自己也到別的展位去參觀,大家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陶瓷產品會做得越來越好。
據市貿促會會長孫良勇介紹,今年的陶博會,有來自美國、日本、德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29家境外陶瓷企業參會。每一家境外企業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展出了頂尖的產品,經營理念令人大開眼界,為我們提高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興衰起伏,是市場競爭的必然。有多少參展廠家從陶博會學到了經驗,得到了啟發,開發了新產品,這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說清楚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為中外陶瓷企業創造了一個學習他人、展現自我的絕好機會,通過會展了解國際陶瓷產業技術和市場,拓展思路,必將推動唐山乃至全球陶瓷產業的發展。
“國際化”的陶博會,帶來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多種文化交融交流發展,陶瓷文化因此更加絢麗多彩。
如果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我們就會發現,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還帶來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匯發展。陶博會,不但是陶瓷產業的盛會,也是陶瓷文化的盛宴。
在會展中心,幾件古樸典雅的青花藝術瓷吸引了游客的關注,小小的展位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據展位負責人遼寧鴻祥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的張先生介紹,這60多件展品是朝鮮陶瓷藝術家申現秀、任士俊、禹鐵龍等人的作品。這些香爐、大酒杯、酒壺、花瓶等青瓷陶藝作品,古樸典雅,宛如出土文物,又宛若陳年好酒,令人沉醉,令人久久不愿離去。
游客中有一位先生拿出隨身帶來的放大鏡仔細觀看一件香爐上的香薰,駐足良久。據這位專門從事陶瓷藝術收藏的韓先生介紹,朝鮮的陶瓷藝術是幾百年前從中國傳去的,由于相對封閉的環境,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幾百年前中國陶瓷的一些工藝技術,幾乎全部是手工作品,手拉坯,顏料全部是自然顏料,沒有添加任何化學顏料成分,窯變冰裂紋清晰可辨,構圖畫面也大多以松、竹、梅、鹿為主,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厚重古樸稚拙。韓先生說,朝鮮的陶藝在學習中國陶藝的同時,又有所創新,加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比如,中國青瓷是素色的,朝鮮青瓷則加了彩,這是朝鮮陶藝家的獨創,也是朝鮮文化的體現。如今,目睹這些保持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特別的陶藝作品,仿佛把我們帶到久遠的宋代……
如果說朝鮮的展品充滿了東方文化色彩,來自澳大利亞的展品則完全是中西文化交融和商業文化的體現。澳大利亞一家公司的李先生告訴筆者,為了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公司請澳大利亞和香港的頂尖設計師,按照國際時尚將歐陸文化搬到中餐餐具上面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西方童話“白雪公主”為題材的貼花中餐具,深受江浙消費者歡迎。受到這一成功案例的啟發,公司又將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搬到西餐具上,同樣受到西方消費者歡迎。
國外的陶瓷藝術精品大舉搶灘唐山,唐山陶瓷藝術也在境外大放異彩,成為各國消費者的新寵。在唐山恒瑞瓷業公司的展位上,筆者了解到,今年6月,瑞典維多利亞公主大婚盛典舉行之際,瑞典皇室看上了唐山恒瑞瓷業公司生產的藝術瓷,一舉購買了5萬件唐山藝術瓷,作為皇室送給來參加婚禮的各國要人的尊貴國禮。陶瓷藝術,再次成為中外交流的使者。
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是對外交往的尊貴使者。通過陶博會,中西陶瓷文化不斷碰撞交流融匯,中外陶瓷文化的交流過程,是美的歷程,為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國際化,讓我們看到了陶瓷藝術的交融發展,也看到了陶瓷文化璀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