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 及木制建材 是世界四大建筑材料中惟一可再生、可持續利用的原材料。除了具有與人類與生俱來的親和性外,木材及木質建材還是先天最具低碳特質的原材料。目前,發展林產工業和林業對解決三農問題、繁榮山區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政府得民心、農民得實惠、企業得市場、協會得威望,實施木制建材下鄉將在多個方面實現多贏。
協會搭臺:調結構引領行業升級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材下鄉以來,中國林產工業協會聯合國家林業局等建材下鄉有關部門以及部分企業做了大量前期的調研和籌備工作,多次召開行業會議研究部署建材下鄉方案,并及時將行業和企業的呼聲及時反饋給其他國家有關部門。
在部分木材加工 企業已經開展木制建材下鄉工作的基礎上,5月中下旬,協會牽頭組成調研小組,赴浙江、湖北、四川、重慶、廣東、黑龍江等有關省市對木制建材下鄉有關事宜展開調研。5月份,協會在全國12個省市68個縣鄉開展了“木制建材下鄉試點調研活動”,共收回調查問卷2479份,并委托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對調研數據進行計量經濟學分析,形成了《關于“木制建材下鄉”的調研報告》。隨后協會組織召開了由部分木地板、木質門企業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就木制建材下鄉試點相關工作進行探討。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通過調研,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更加堅定了之前的判斷:我國農村市場有木制建材的廣闊市場尚有待發掘,推動建材下鄉將利國利民。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由兩個協會組織相關人員正式編制《木制建材下鄉試點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試點工作的總體思路,依照《木制建材下鄉試點實施方案》遴選木制建材下鄉試點企業,與各試點所在地政府部門磋商建立聯絡、實施、監管機制。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作為聯系企業和政府的橋梁,過開展設立行業市場準入門檻、加強行業規劃、搭建林產工業營銷平臺、產業政策指導、建立行業預警系統、規范行業誠信等工作組織和實施“木制建材”下鄉活動,并以此推動林產工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
農民受惠:擴內需提高生活水平
通過“木制建材下鄉”的實施,試點企業研發出適合農村消費市場的產品,以最低的價格銷售給農民,減輕了農民的購買負擔,使農民有機會消費到物美價廉的木制產品 ,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另一方面,地板、木門企業為了擴大對三四級消費市場的占有率,不僅在縣鄉消費市場建立銷售網點,而且還會直接對農民實行免費安裝、上門維護、售后服務等活動,大大降低了農民采購的物流成本、安裝成本以及日常的維護成本。
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形成的《關于“木制建材下鄉”的調研報告》中顯示,“木制建材下鄉”政策首先將減輕農戶在耐用品消費支出上的負擔,使他們能夠用上性價比高、服務有保障的名牌木制建材產品,讓村屋村舍面貌渙然一新,進一步縮小城鄉生活水平的差距,盡早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其次,農戶使用上環保、天然的木制建材,將切實地感受到原生態的竹木、林木對家庭面貌的重大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也能享受到生態上的收益。最后,更完善的居住環境和服務設施將會消除之前農村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人群的顧慮,刺激對農村生態青島旅游(www.quqingdao.com)的消費需求,從而加強城鄉間進一步交流。
2006年~2010年,國家每年森林采伐限額為2.48億立方米,目前國內每年森林蓄積消耗總需求量已達5.5億立方米,每年缺口2億立方米,2010年將擴大到3億立方米?梢,我國地板、木門產品原料供應在較長時期內都將面臨緊缺的局面。因此,木地板、木門企業應考慮延伸加工鏈條的上游,同步建立原料林基地,把原料林基地當成第一車間來建設,實現林板生產一體化。按人工造林每畝用工6人的標準,林產企業雇傭的農民工人數將會急劇上升。這樣,通過開展人工造林、森林管護等林業生產經營活動可以吸納大量人員就業,增加社會就業機會。
目前,國家為應對需求缺口,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于2009年底起開展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工作。根據森林撫育的最佳時機,財政部緊急撥付試點補貼資金5億元,首批下達森林撫育補貼試點任務500萬畝,中央財政按照每畝100元的標準對試點森林撫育工作進行補貼?梢,在消費市場呈現大缺口和國家大力財政補貼的背景下,農戶可以從種植、管護、加工、銷售、運輸、售后各環節中,實現增收渠道的多元化。由此可以將農村中未能充分就業的勞動力吸納到木制建材生產、銷售及售后整個鏈條中,解決農民種的隱形失業問題,為農戶增收帶來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