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云南家具生產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種諷刺,也是一種悲哀!坐擁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卻無法將其充分利用。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云南沒有可持續發展的配套產業集群作為支撐。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對于一個具有“橋頭堡”地位的省份而言,產業資源將會重新得到整合利用嗎?
今年5月,中國最大的家具產業園——泛亞家具產業園將落戶晉寧的消息發出之后,無疑震動了整個云南家具業。雖然該規劃方案目前尚在報批過程中,但其所描繪的云南家具產業未來藍圖卻引起了本土家具企業的共鳴。
業內人士認為,泛亞家具產業園一旦獲批建成,將徹底終結云南家具“有流通業,無制造業”的歷史,為云南家具產業的高度集中搭建一個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全新平臺;而云南家具也將從此邁入產業化道路。
警示 本土家具份額逐漸萎縮
如果讓市民列舉出一個云南本土生產的香煙、藥品或酒水的品牌,相信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兩三個。然而,如果讓做過、選購過家具的業主列舉出本土制造的成品家具品牌,很多市民可能連一個都想不出來。原因何在?因為云南本土生產的家具產品中知名品牌寥寥無幾!
云南省家具協會的一組數據表明:2008年,云南省的家具銷售總額為190億,但其中有68.4%,即130億的份額都被外省家具企業瓜分了,本土家具企業僅消化了三成左右;205.8萬套件的全省家具消費總量中,產自本省的也只有65萬套件,僅占總量的31.6%,其余均被廣東、四川等地的產品所占領。
此外,記者連日來走訪了本土幾大家居賣場,也很難尋覓到本土家具產品的身影——雨龍家具城500多戶商戶中,本土品牌僅占10%;得勝旗下近千個入駐家具品牌中,本土品牌也僅有10%左右;港都家具由于定位中高端市場,從未代理過本土生產的家具產品;居然之家進入云南市場時,其嚴格規范的準入門檻更把本土家具產品統統擋在了大門之外,原因就是沒有知名度、質量和款式缺乏競爭力。而當記者在賣場內詢問消費者是否會考慮本地生產的家具時,大部分采訪對象都表示不知道云南有哪些家具品牌;其中一對逛了好幾個家具賣場的夫婦也直言不諱,“本地生產的家具款式太老,工藝、設計也沒有省外的好,所以我們還是會選擇廣東家具或四川家具。”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在家具需求量不斷擴大的市場背景下,本土家具的市場份額與快速提升的家具銷量之間,卻出現了非常不協調的反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