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縣是著名的“中國竹子之鄉”,也是全國9個竹子豐產培育示范基地縣之一。這里的毛竹,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葉色濃綠,竹干壁厚且竹材高大,是加工板材的上好材料,竹業曾有“買竹就買奉新竹”的說法。
憑此優勢,奉新也成為全國竹地板加工的集中產區,“春紅地板”、“通貴地板”等品牌在國內外非常有名,目前奉新竹地板加工量占全國的40%以上。近年來,一個以技術創新為主導的“二次創業”潮正悄然興起,并引發了當地竹加工業的全面洗牌和轉型升級。
惜竹如金 謀求可持續發展
來到奉新,強烈感受到了奉新人“以竹創業”的激情和“惜竹如金”的情結。目前,全縣有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從事竹加工產業,竹加工企業81家,年總產值達14.1億元。隨著竹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全縣63.5萬畝竹林、8000萬株的立竹量盡管已很有規模,但竹資源仍呈“緊缺”之勢。因此,很多奉新人走出家鄉,到有竹資源、有市場的地方去投資辦廠,目前在外地的竹加工企業有300多家。
令人痛惜的是,2008年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使這里的竹林遭受重創,有三分之一的竹子被損毀。為了促進竹資源的繁衍再生,自2008年起,奉新縣下了一個嚴苛的“禁筍令”:對筍資源嚴格管理,在全縣全面禁筍,山上禁挖、路上禁運、企業禁收、市場禁售,并切實做到了護筍育竹。時至今日,禁令仍未解除。縣林業局局長占名林對記者說,“除此措施,全縣還大力推進竹腔施肥等科技撫育措施,這種新科技將提高立竹量20%,不出一兩年,全縣的立竹量將突破一億株,超過災前資源量!
在對資源涵養的同時,奉新對竹加工產業也實施了“扶優限劣”政策,提高了產業準入門檻,關閉和淘汰規模小、檔次低、高耗材、低效益的竹加工企業,對一尺毛竹產值在30元以下的堅決取締,產值在30元至50元的限制其生產,產值在50元以上的鼓勵其發展壯大。
這些“惜竹如金”的政策措施,旨在加速推進竹產業的轉型升級,真正做足“竹”文章。奉新已把竹產業作為全縣重點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縣竹產業正全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集約化經營為目標的發展方式轉變。
科技創新 再造竹產品優勢
奉新竹產業雖然起步較早,但也曾存在產業群體大、單體規模小、產品雷同等制約,竹產品售價上不去,利潤微薄。這么好的竹子怎樣才能開發利用得更好?以江西飛宇竹業集團有限公司等6家億元規模企業率先開始了以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為主導的“二次創業”。
“守著全國最好的竹林,如果僅滿足做低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利潤空間的一般竹產品,這等于是浪費了好資源。依靠科技創新,創造一個新的領域,并成為那個領域的領軍企業,這是我們創業的理念,也是近年轉型升級的目標!憋w宇竹業集團總裁余紅梅對記者說。
憑著這個理念,飛宇竹業集團將竹地板出口到國際市場后,從2006年開始,又推出了竹樓梯、重竹地板、竹制家具等。2008年,飛宇竹業集團與浙江安吉著名仿古竹家具制造商“董氏海漢”強強聯合,開發仿古竹制家具。最近,飛宇竹業集團又成功研制出可以自由拼接的一種竹制隔音板,用于建筑裝飾領域。
華強竹業有限公司這家竹地板生產企業,從市場調研中發現商機,用“以竹代木”的理念成功地說服了國際知名廚具品牌“雙立人”,成為其竹制刀架的生產和供貨商,當年就簽了120萬套竹制刀架訂單合同。從此,華強公司在收獲每年數千萬元穩固大訂單的同時,也擴展了新的產品領域。
如今,奉新竹產業涌現出一批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竹加工龍頭企業。走進一個個創新的“大戶”,在這些企業生產車間和成品廳,會看到竹產品加工的領域越來越寬,竹家具、竹餐具、竹廚具、竹隔音墻……這些企業不僅以科技創新做強本業,提升產品附加值,還不斷為“竹產品家族”增添新的成員,為竹產品市場拓展了新的空間。
科技創新使傳統的竹產品“變身”升級,也為行業帶來了銷售增加、利潤增長的大好機遇。今年上半年,奉新竹加工產業的主營業務、工業增加值、利稅總額同比分別增長了73%、68%、74%。據悉,奉新縣年初已經確立了“竹產業重點發展新目標”,即用3年的時間,實現竹產業年產值在目前的14.1億元基礎上大幅增長,達到25億元。
如今在奉新,我們已經看到,山坳里那一片片如海的大竹林,正與生機勃發的竹加工業形成循環互動、連接緊密的產業鏈。科技創新,讓竹產業煥發了無限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