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迫
建材產品魚龍混雜,“山寨 ”、仿造、劣質產品橫行,影響建材品牌 發展,讓行業發展舉步艱難,另外,建材企業渠道發展,也處于一種窘態。
你山寨我來我山寨你 建材行業山寨長存
場景再現:你山寨我來我山寨你 建材行業山寨長存
提到“山寨”,我們早已耳熟能詳。更行各業的山寨現在,也早已讓我們司空見慣。但是長久的山寨也讓建材品牌受到損害,建材產品良莠不齊。不久前,有專家披露,中國的建筑壽命平均只有三十年。此言論一出,引起一片嘩然。對此我們審視建筑行業的同事,是否也應該審視下我們的建材產品?
據數據統計,建材行業投訴多,居全國各行業投訴第八。在過去的2009年里,裝飾材料行業接收到的投訴量下降了9.4%,但仍以15799件投訴“躋身”投訴量前十行業的“黑名單”中。山寨建材一直是家居行業揪心的痛。木板、衛浴、瓷磚、漆料、櫥柜,裝修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被山寨”。雖然消費者在裝修選建材時會處處留心,但很難避免中招,不少消費者直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以次充好,仿造名牌”是山寨的主要表現。越是大品牌越容易被“山寨”,業內人士分析,理由很簡單,小品牌在成立之初無名也無錢,花最少的錢營造最強大的市場效應成為它們尋求突破的目標。傍上宣傳力度較大,知名度高的企業名無疑是一個捷徑。從生存環境來說,“山寨名牌”出現身影較多的是二三級城市或大城市的中低端賣場。顯然,它們瞄準的都是求低價、購買經驗不足、信息流通不充分的消費群。山寨產品損害了消費者與名牌企業利益的同事,也讓建材市場更加混亂。
“山寨”產品,是市場環境下的畸形產物,正因為有市場才會有存在。然而卻不利于企業和行業的發展。讓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習慣改變,山寨產品將會被淘汰。對于企業只求短期賺錢的‘山寨名牌’行為不利于品牌長遠的發展。名牌企業處境窘迫,行業規范亟待加強。
無奈
建材行業所面臨的無奈問題中,莫過于行業“潛規則 ”。
場景再現:建材行業“潛規則”叢生標準有待規范
建材行業產品種類繁多,每種產品都出一種規范的可能性比較小。即使出了行業準則,也總有人愛打“擦邊球”。鋼鐵、石材、櫥柜、陶瓷都存在不同形式的“潛規則”。
節日促銷成噱頭明碼虛價成行業普遍現象
家裝市場的火爆,也讓建材產品熱賣起來。但是消費者在挑選家居建材產品時,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價格上,甚至沒有精力來關注產品。卻很容易掉進商家“明碼標價”的陷阱。筆者了解到,比較正規的大型家居賣場、品牌專賣店基本上都做到了明碼標價,然而標價卻與實際銷售價相差甚遠。
在家居建材賣場中,我們經常碰到節日促銷。其實,一個水龍頭平常的標價是幾百元,趕上節日促銷不過上百元,但是,其實一般水龍頭的造價也不過幾元錢。為何建材商品有這樣的高的價差?用某些商家的說法就是,“這個行業就是這樣,大家都是如此來買!憋@然這就是行業的潛規則。最終受益的是企業,而消費者仍然拿不到實惠。
家裝公司吃回扣成行業潛規則
據市場調查,家裝行業回扣比例高者達60%,行業普遍的潛規則是40%左右。試想一下,消費者要買到一片200元左右的瓷磚,家裝公司暗中截流的回扣就達80元左右,甚至超過100元,遠遠超過商家或廠家賣出一片瓷磚的利潤。筆者了解到,越是家裝公司或設計師活躍的市場、越是高檔的產品,潛規則就越多,吃回扣的水就越深;而越是高端的品牌或產品,就越高不開家裝渠道,這也是一些一線品牌和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打“環!泵x櫥柜產品多不達標
低碳環保成為如今櫥柜產品銷售的賣點,國家有關規定了家具產品甲醛指數,但是對于不同的板材規定又不盡相同。因為家具行業管理混亂,標準不一,所以盡管消費者購置家具時選擇的是環保產品,實際上買到的也未必是真正環保的東西。
在眾多的建材企業中,能夠脫穎而出的也不過是一些大企業。這些企業產品質量好,得到了消費者的信賴,但是價格不便宜。中小企業想要吸引消費者,總要用些“手段”,行業潛規則也便不可避免。然而潛規則終于被識破的一天,而企業自身卻不能在產品上下功夫,終究會被市場淘汰。消費者呢?在選購建材產品時也要擦亮眼睛,別一不小心就被“潛”了。
尷尬
建材行業存在很多尷尬,比如國家新政策不能及時出臺,復合地板 多層實木復合地板增長趨勢飛漲的原因。導致標準不確定,建材企業行動受阻。只聞其聲,卻不能真正的文件出臺。讓建材企業對于這樣的行為也很無奈,只能繼續等待政策出臺的同事,終于增強自身實力。
建材企業處境尷尬
場景再現:建材下鄉 雷聲大雨點小 農村市場打開難
自2010年年初,“建材下鄉”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以來,圍繞這個話題的討論之聲就不絕于耳。仿佛農村是個浩大的未開發的市場,就等著建材企業“奔”過去開發。然而吵吵5個多月的“建材下鄉”政策,至今沒有明確的文件和政策細節。甚至我們已經開始淡忘“建材下鄉”這件事。
“建材下鄉”政策何時出臺?到底還出不出臺?成為行業內的疑問。由于建材行業包含品類眾多,產品也復雜,所以需要確定的細節很多。工信部人士曾表示,而對于建材下鄉的補貼方式業內分歧爭議最大,這一系列棘手的問題造成了建材下鄉遲遲不能落地。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道,在業內一度大熱的“建材下鄉”年內全面推出已無可能。
早前聽聞“建材下鄉”,眾多企業開始摩拳擦掌,希望能夠在農村市場闖出一片天地。在企業的發展戰略上有所調整,前進去“建材下鄉”政策的備戰期。這其中以涂料、地板、水泥等行業最為活躍,農村市場也逐漸呈現出火熱的局勢。然而,政策的遲遲不出臺,也讓眾多企業摸不清頭腦。萬事俱備就差政策的“東風”不吹,也讓建材企業很無奈。
政策對行業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國家政策一有動向,企業就開始按捺不住,但是政策不能及時出臺,也讓企業很受傷。不過,盡管被建材企業寄予厚望的“建材下鄉”的具體政策還沒有出臺,但是眾多企業還是試圖以不同的方式搭上“建材下鄉”的快車。目前建材行業的一些產品已經從“紙上談兵”階段轉入“大舉擴張”的實質性階段。筆者認為,當時機成熟時,無需政策,努力拓展市場也是不錯的舉措。
糾結
對于建材企業來說,糾結的事,莫過于低碳經濟的倡導,讓新型建材逐漸走進行業中,然而成本和推廣卻是個難題,實木地板 [求助] 我的論壇帖子頁底部出現了亂碼,在線求助。。ǜ綀D)。將企業的發展重心放在傳統建材還是新型建材上呢?的確很“糾結”,歐派門業。
節能建材叫好不叫座 推廣不容易
場景再現:節能建材叫好不叫座 推廣不容易
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雖然沒有達成任何賦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是卻把低碳一詞吹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建材產品的低碳之路也成為行業中最受追捧的發展途徑。然而近日“節能建材較好不叫座”反面聲音的出現,迫使企業不得不停下發展的腳步,對未來節能環保之路進行深思。
據了解,節能環保建材在投入市場后,銷量并不能像名頭那樣的“響亮”,消費者往往對此類產品的積極性不高。中國建筑材料檢驗認證中心建筑工程檢驗認證事業部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劉海波表示,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新型節能建材 產品的研發、推廣與應用,但開發商和普通消費者節能意識都不高。房地產開發商不愿增加投入來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歐派門業,消費者對使用節能建材帶來的生活成本降低認識有限。再加上市場中一些零售節能建材產品價格高于普通型建材產品,從而造成了人們對節能建材的使用積極性不高。
然而,隨著環境變化越來越惡劣,低碳節能環保已經是建材行業必須走的方向。在未來的發展中,建材行業應該更側重節能環保材料的發展,而淘汰傳統的落后產能。一方面是勢在必行,一方面卻阻礙重重,這讓建材企業處于糾結的狀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低碳節能環?谔柕脑絹碓巾懥粒滦徒ú氖俏磥戆l展的方向。世博會的召開,華美的世博場館,讓新型建材得以展示,也讓新型建材得到了推廣,歐派地板。環保節能建材的推廣需要多方努力。除了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企業的引導,政策的支持也很重要。在不就的將來,新型節能建材會有很好的發展,企業大可放手去做,不必在再“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