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上有9個場館的建材,竹子“挑大梁”, 世博會國際竹藤組織館內,各種竹產品吸引了無數觀眾好奇的目光。竹子為何能在世博會上大放異彩?
德中同行之家的設計師馬庫思·海因斯多夫到過很多國家設計建筑,他的回答一語中的:竹材可以表達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符合當今的世界潮流,也切中了世博會的主題。
走過中國很多地方后,馬庫思·海因斯多夫卻遺憾地發現,作為擁有數千年竹子栽培使用歷史和燦爛竹文化的文明古國,中國對竹子的消費熱衷程度遠遠低于西方很多國家。
為什么會這樣?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逐漸認識到,其實,包括記者在內,我們對竹子的認識還是比較有限的,甚至有誤解,我們亟須再認識竹子。
竹子是上好的環保材料
畢生幾乎都在研究竹子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齊生給記者上了一堂生動的竹子科普課。
竹子屬多年生木本植物,木質化程度高。竹子一次造林成功,便可不斷自我更新,永續利用而不破壞生態。竹林還有很好的生態效益,同等面積的竹林較一般樹林可多釋放35%的氧氣。竹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一般3—5年即可成材,比一般的速生林還要快很多。竹子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大多生長在山區等不適宜糧食作物生長的地方,不與糧爭地。竹材強度高、韌性好、硬度大、可塑性強,是工程結構材料的理想原料,能廣泛應用于建筑、工業、交通以及日常生活家居等領域,代替木材、鋼材和塑料。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竹子王國,竹類資源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竹子中性能最優良、利用價值最高的毛竹,90%分布在中國。我們可以自豪,我國是世界上竹子加工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竹材工業化加工利用的規模和水平都居世界之首。但我們沒法驕傲,作為世界上利用竹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現在我國卻稱不上竹消費大國。
如何讓竹消費熱起來?記者找到的答案至少包括三方面:其一,消費者對竹產品存在的誤解亟須盡快消除;其二,竹產業亟須改變過分依靠海外市場、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狀,做到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內外兼修”;其三,我國的消費者環保消費、低碳生活理念還需引導和加強。
對竹產品需要消除誤解
竹產品中最大宗的是竹地板。我國是竹地板生產大國,但產品60%出口,歐美發達國家是主要消費國。
記者多方求問:為什么歐美消費者那么喜歡竹地板?得到的答案大同小異:歐美發達國家消費者環保意識強,在竹地板和木地板之間,更愿意選擇對環境更友好的竹地板。
記者也多方請教:國內竹地板消費為什么不熱?得到的答案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大同小異:國內很多消費者對竹地板存在誤解。
誤解之一:竹地板易發霉、蟲蛀、開裂。千百年來,在我國,竹子曾長期停留在原竹利用和手工編織制作農具、家居用具等初級利用階段,竹材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容易發霉、蟲蛀、開裂。張齊生院士介紹說,現代工業技術已經完全解決這些問題,竹地板在我國北方地區也可長期使用,我國的竹地板大量出口歐美,也能適應那里的氣候條件。
誤解之二:竹產品是低檔貨。不少人認為,和實木制品相比,竹材制品檔次低,擺不上臺面。但實際上,隨著技術進步,竹材完全可以造出高檔產品。比如采用竹子重組技術制作的重竹仿古家具,甚至擺進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2008年奧運會期間在北京的辦公室!斑@是我見過的最偉大的工藝,如果可以,我更愿意住在我的辦公室里!绷_格主席對這套家具頗為喜歡。再舉兩個例子,耐克德國公司和IBM歐洲公司辦公樓用的是竹地板;奔馳、寶馬汽車的內飾也選用了竹產品。
誤解還有不少,消除誤解需要一個過程。了解、體驗到消費是最好的消除誤解的辦法。
竹產業需要內外兼修,兩條腿走路
竹消費需要宣傳引導,企業責無旁貸。
“由于我國竹產品在海外備受青睞,很多生產企業重外銷輕內銷,大多熱衷于做貼牌出口,利潤雖微薄,但相對穩定,對國內市場的開發遠遠不夠。”浙江省安吉縣竹產業協會會長胡正堅說。
竹業產值占到全國1/5的安吉,竹產品70%出口。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來襲后,很多企業開始轉身:加大投入,創品牌,拓內需。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們開始更多地研究內需,研發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加大國內市場營銷力度。”浙江永裕竹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興告訴記者。
最讓陳永興苦悶的還是消費者不買賬。為此,永裕已在杭州開設了第一家全竹低碳家居生活體驗館,更多的體驗館建設計劃也在制定中。
情況也并不是那么悲觀。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市場的江西康達竹業集團,依靠公司龐大的營銷網絡和完善的市場管理,竹地板連續6年在國內市場銷量第一。董事長賴學桂深有體會地說:“集團這幾年通過加大營銷、宣傳力度,很好地拓展了國內市場,同時提高了消費者的認知度,國內消費者對竹地板的認識正逐漸變得全面和客觀!
國內國際市場兩條腿走路,加大自主研發的同時做好銷售渠道,創好品牌,這是竹制品企業的現實選擇。雖然這一過程要投入更多,短期效益不會太好,但從長遠看企業會受益匪淺。
讓“竹消費”熱起來,我們還需做什么
竹消費理念的形成需要提高認識,也需要加強引導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