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條款將對解決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多頭管理問題,發揮重要作用。但是,也應看到,迫切需要出臺相關的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執法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否則,《食品安全法》的執法力度,勢必會在實際的利益關系糾葛中有所抵消。
質檢一肩挑?
2009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這樣一個目標,僅僅依靠一部法律,是難以實現的。
如前所述,在食品安全法規體系比較健全的國家,也不能避免食品安全事故,而相關法律在實踐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進行修訂,以適應新情況。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保障公民的食品安全,責任都重于泰山。
回顧中國近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大都出現在生產源頭,如"蘇丹紅一號"、"紅心鴨蛋"、"瘦肉精豬肉"等,而這正是質檢部門的監管領域。
在地方上,質檢部門被形象地稱為"萬金油"部門,從農產品、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機電五金、建筑材料、輕工產品、家電日化、能源化工、交通運輸、計量器具等十多個領域。而利益導向和機制設置,決定了地方質檢局的"不作為"--向監管的工廠收費、罰款、辦證是其中心工作。另外,雖然表面上是垂直管理,但地方政府會把質檢局看成政府組成部門,因此在對地方納稅的重點企業進行監管的時候,質檢局必須"看臉色行事"。另外,在基層特別是縣級質檢局的技術人員比例很小,普遍學歷不高,因此在專業性要求較強的領域,很難達到要求。
但是,正如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支樹平呼吁,"質檢部門不能承擔無限責任"。事實上,問題不僅僅出現在質檢部門。
構筑健全的食品安全網,除了要在實踐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有賴于更深層的政府機構改革。
鏈接國外食品安全立法世界各國食品安全立法,由于其規定的內容龐雜(食品種類繁多、生產工藝復雜、技術標準詳盡),無一例外地導致相關法律法規數量眾多、條文冗長,往往被認為體系十分復雜。但是綜觀各國食品安全立法,就其內容選擇和體例編排而言,基本上都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
美國采取的是混合立法、分散立法的模式;旌狭⒎ǎ磳⑹称、藥品、化妝品甚至日用品的內容用一部法律網羅。分散立法,即通過對具體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分別立法,就某一特定事項分門別類做出針對性極強的專門規定,相應地由不同機構負責執法監督和解釋,適用法律相對方便。
日本采取的是單獨立法、統一立法的模式。單獨立法,即僅在立法中規定食品以及其他與食品緊密相關的事物,如農獸藥、食品包裝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采取這種立法模式。這種立法模式嚴格地區分了食品與其它同層次產品,如藥品和化妝品等的界限。統一立法,即在宏觀層面建立一部食品基本法,并在此法的綱領性要求下,制定分門別類的具體法律法規。此模式克服了分散立法體例中的法規比較零散,并可能相互重疊、相互沖突的缺陷。
國外食品安全監管美國在美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繁多,覆蓋了所有食品和相關產品,并且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體的標準以及監管程序。在美國,負責食品安全管理的機構有三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機構(EPA)。
德國德國是世界上四大食品出口國之一,同時又是食品進口大國,因此,德國政府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德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涉及全部食品產業鏈,包括植物保護、動物健康、善待動物的飼養方式、食品標簽標識等。1879年,德國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實行的《食品法》包羅萬象,所列條款多達幾十萬個。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BVL)負責食品安全的協調和指導工作,食品監督歸各州負責,州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監管方案,由各市縣食品監督官員和獸醫官員負責執行。此外,歐盟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統一、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范機制,即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警報系統。
新加坡新加坡所需食品的90%均需從國外進口,因此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強調執法機構、食品工業和消費者三方的密切配合。除了國家環境局參與部分食品安全工作外,新加坡絕大部分食品安全的檢驗檢疫及其相關執法工作均由新加坡農糧獸醫局負責。新加坡還耗資3200萬新元(約合1857萬美元),修建了一座面積達9227平米的獸醫公共衛生中心,被譽為全球最先進的食品檢驗中心。
回放:中國近年食品安全事故(排版形式:縱向時間軸)
2005年假酒風波1月,江蘇省質監局在如皋市磨頭鎮韓渡村查處假酒案件108起,其中包括茅臺、五糧液等中國知名品牌。
蘇丹紅一號3月,肯德基對外宣布,其部分產品的調料中發現致癌物質"蘇丹紅一號"。
變質牛奶6月,鄭州市某廠將變質光明牛奶返廠加工再銷售事件被曝光。杭州、長春等地出現連鎖危機。
孔雀石綠8月,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出口的鰻魚產品,被驗出含有孔雀石綠,國家質檢總局下令全面回收。
人造奶8月,上海市出現用破皮鞋制造的"人造奶"。
2006年福壽螺6月,北京市第一例食用福壽螺導致的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確診。
毒豬油8月,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某油脂廠的產品中檢出劇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瘦肉精9月,一批來自浙江省海鹽縣瘦肉精超標豬肉和內臟導致上海9個區336人次中毒。
紅心鴨蛋11月,河北省某禽蛋加工廠生產的"紅心咸鴨蛋"(主要銷往北京)被查出含有蘇丹紅。
多寶魚11月,上海市抽檢冰鮮或鮮活多寶魚,樣品全部或部分檢出多種禁用魚藥殘留。
毒大米12月,北京、天津等地相繼發現萬噸"陳化糧",殘留一定量的農藥,長期食用會致癌。
2007年致病湯圓4月,深圳市"龍鳳"、"思念"等速凍食品檢出致病菌。
味全事件11月,臺灣味全食品一批嬰兒配方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
2008年人造紅棗8月,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
三鹿事件9月,衛生部通報受污染"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致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事實初步認定。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檢出含三聚氰胺的乳粉和企業名單。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引咎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