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故障收費不同
劉女士家住登高西路附近。近日,她家的洗衣機出了故障,因為已經使用長達5年,早過了保修期?蔀榱司S修有保障,她還是給該品牌的售后服務中心打了電話。維修人員很快來了,問了一下洗衣機的情況,說可能是一個配件壞了,維修費用為260元。“這個洗衣機買來才不到1000塊錢,修一下就要260元,價格太貴 了。”劉女士說,經過討價還價,維修工說最低150元。感覺家電價格 還是高,劉女士決定等子女回家后商量一下再做決定。“現在不修得給30元上門費。”聽維修工這么一說,劉女士很生氣:“機子都沒打開,就要30塊錢?”爭執不下,劉女士最終只好給了維修工30元錢了事。接下來,劉女士通過熟人介紹請到了另一家家電維修中心的維修工,維修人員檢查后發現僅是一個小配件壞了要更換,費用只需35元。“35塊錢就能修好,前一家維修人員卻要260塊,修個電器到底多少錢,老百姓實在搞不懂。”劉女士無奈地說。
同樣郁悶的還有市民張先生,他家的電視機有聲音沒圖像,維修工上門說無論修還是不修都要收80元的開機費,開機后,又收了150元的檢查費和修理費。
多數維修店沒有明碼標價
近日,筆者以顧客身份走進大洋一家電器維修店時,沒有發現收費價目 表。詢問時,維修人員也只是口頭報出價格,但說得非常含糊。在佳寶一家家電維修店里,雖貼出了市家用電器維修價目表,但表格內的“本企業定價”內一片空白,具體開價仍然由店方口頭說了算。對于明碼標價規定,很多店家甚至表示根本沒有聽說過。
據某家電維修店經理傅先生介紹,目前我市家電維修服務模式主要有4種:一是廠家直接管理、專做單一品牌的品牌維修店;二是廠家的特約維修店,一般一個特約店維修多個品牌;三是沒有生產廠家特約資格的普通維修店;另外,既沒有廠家特約資格、也沒有參加等級評定的“路邊維修店”數量最大。“路邊店”收費很亂,經常出現價格爭議 ,原因是一方面維修單位要開機檢驗才能找出故障,而開機后不管是否維修都產生了開機檢查費,有的維修單位往往事先并不告知消費者這項費用。另一方面,零部件的價格也無法統一。傅經理表示,現今龍巖暫時沒有一個統一的家電標準,只能靠消費者自主選擇。
據了解,家電維修收費項目主要包括零部件、檢測、維修、上門等四項費用。一般而言,品牌機的零部件價格,公司都有明確規定,因此比較透明。而維修費,無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物價部門,都沒有具體限定。筆者從相關部門也了解到,家電維修費,完全是市場調節價,即價格由經營者和消費者協議確定。因此,作為物價部門,僅僅只能要求經營者在提供維修服務時,明碼標價,告知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