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吞并 民族品牌生存堪憂
實際上從2006年開始,國內的涂料業就開始面臨外敵壓境的局面,從9月美國威士伯收購華潤涂料,上海IP、涂易得被阿克蘇諾貝爾收購,到2009年1月澳大利亞澳瑞凱公司正式宣布完成對新歐寶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資收購。同時,阿克蘇諾貝爾加入中國涂料工業協會,香港招商局向Hempel出售海虹老人牌涂料64%股份等,表明了外資涂料企業 在中國市場的布局仍然保持了強勁的勢頭。
大魚太大 成熟程度無法比擬
以前,涂料企業給人的印象是相當傳統的,逐漸的以立邦、多樂士等品牌為榜樣的外資企業進入到了中國市場,并通過產品品質、文化、服務等逐漸地樹立起了在中國涂料業的新形象。由于其本身在進入中國市場前的品牌成熟程度就非常了得,所以進入中國市場后經過了幾年的歷練馬上就覆蓋了中國的市場。并大幅度收購了許多國內品牌,發展至今國內涂料市場幾乎已經呈現了由國外品牌獨領風騷的狀況。
“乳膠漆 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它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配方產品,結果現在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產品,我們整個國家的商業結構就出現了很不匹配的情況,居然在乳膠漆這么簡單的產品之中我們中國市場完全被一個外資品牌,幾乎處在壟斷的狀態。所以對這樣一個門檻不高的,整個科技含量也不算很高的傳統制造行業來說,在中國的市場上,目前我們中國自己的廠家做不好它,這就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種現象跟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跟經濟的形勢和背景是極不相符的,極不匹配的。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20年前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但是現在出現我們覺得是很可笑。”經典漆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郭嵬如是說。
渠道擴展 充分利用地利優勢
如此狀況,是不是就代表民族品牌無路可走了?民族涂料企業應該如何的?答案很簡單:第一要會做,第二要敢做。
積極向外資品牌學習他們的優勢,努力拓寬自己的道路無疑是必然的解決方案。
經典漆的郭總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我覺得最值得學的是他們在品牌上的努力。這個恰恰是我們國內通常講的民族企業弱的地方,其實我們常常會給自己找理由說我們沒有錢投廣告,這是一個說法,但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品牌固然需要用資源去建立,但是建立品牌的方法是很多樣的,你可以有你自己的特點,跟人家所不同的地方。不是說他花了一個億投廣告,那我們想要花1.5個億投廣告,不是這樣的。我們可能確實沒有那么大的資源,我們只有3千萬,那我這3千萬怎么做呢,我要找到我做品牌的一個方式。
另外一個,我們中國自己的民族企業也有自己的所長,比如我們在做渠道上面的力量就非常強,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再把自己的短處彌補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你一樣也可以做品牌的。
由此看來,民族品牌也并非無路可走。只是,缺少一點策略或者說是膽識。只要敢做會做,小魚也依然可以有自己生存的空間,并且越長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