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迄今為止經歷了三個階段:初始階段,只要是當代藝術就有行情,按照股票的說法是普漲。第二階段是2005-2006年,整個市場進入名家行情,不是所有人的作品都能賣好價錢;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只有有名的、代表性的作品才有行情!
趙力認為,2007年當代藝術市場有三大亮點:“最大的亮點在于記錄不斷地被刷新,超乎想像。今年創造了兩次高記錄:岳敏君的《處決》、蔡國強的《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整體形勢還在往上走!
另兩大熱點在于中國當代藝術國際行情明顯高于國內市場,畫廊在數量、規模、經營范圍等方面發展迅速,不再是從前拍賣行一手遮天的情況。
關于2007年當代藝術市場存在的問題,趙力認為一個很大的隱患在于一線的老面孔仍占主導。第二個問題是市場漲得太快,許多人沖著投資的目的進入市場,更刺激了價格,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三是市場普遍急功近利,許多人對當代作品并沒有感情,更沒有責任感。
趙力認為,2008年當代藝術市場將是一個穩定增長的態勢。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將來還會處在“名作行情”中,名作行情是最好、最有益于市場發展的。當然,如果有好的、稀缺的作品,照樣會有好的價錢!
建議:還沒有實現的價值“洼地”,我認為就是中國當代的年輕藝術家。
書畫:“回暖”只是區域現象
“回暖是形容2007中國書畫市場被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尤其是仇英《赤壁圖》在嘉德秋拍以7952萬元成交,創下國內書畫類拍賣最高價格之后!钡珜χ袊鴷嬍袌龌嘏@一說法,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南京博物院文物征集部主任魯力頗有不同的看法。
魯力說,所謂回暖主要還是指諸如佳士得、蘇富比、嘉德、翰海等大的拍賣公司。由于本身的品牌效應,大拍賣公司所征集拍品質量較高,成交量自然就高。但以江浙一帶市場行情,除上海朵云軒、杭州西泠印社之外,其他拍賣行的中國書畫仍舊處于低迷狀態。因為他認為目前中國書畫轉暖復蘇的觀點并不帶有普遍性,僅是一種區域性的回暖。
“中國書畫尤其是古代書畫由于資源稀少,其市場潛力毋庸置疑。
”魯力十分看好古代書畫的巨大潛力,認為收藏投資者應首選古代書畫作品,其次是近現代,再次才是目前在世的畫家。“因為古代和近現代的畫家畢竟已故,在美術史上已經沉淀下來,而且存世量只會有減無增,升值空間大。而現在很多在世的畫家,人為炒作因素太重,價格浮動不定,將來在美術史上到底居于怎樣的地位現在很難說,所以藏家在這方面投入資金時需要謹慎!
魯力認為:“其實如果有好的眼光,現在正是購買二線畫家作品的良機。尤其對于投資收藏而言,和一般的學術收藏不同,更注重的是投資回報率。根據我多年來的鑒定和市場經驗,非常開門的藏書品是最好的選擇。其次投資也需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而定?儍灩扇绺当、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等固然是投資的最佳選擇,但存世量太少,開門的作品可能僅十之二三,資源非常匱乏,價格也非常高。這時一般藏書家不妨考慮二線畫家!
建議:現在藝術品市場存在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很多投資者都“追漲不追跌”。事實上,等藝術品價格上升的時候再投資,升值的空間就會小很多。